同心同创美好生活,共建共享美丽黄冈,欢迎关注《媒眼看生态》。940多年前,一代文豪苏东坡谪居黄州写下《遗爱亭记》,让民为邦本的遗爱精神传颂千古。今天,黄冈市委、市政府十七年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把一座污水横流的臭水湖建成华中最大的集湿地生态保护、市民休闲娱乐、东坡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湿地公园,40万市民共享一城湖水半城春。
黄冈台记者 秦艺:远道游客来黄州,能看什么?玩什么?随着遗爱湖公园的兴建,黄州人有了自豪的话题:“不到遗爱湖公园不算到黄州。”
“五一”期间,黄冈遗爱湖公园再次火爆,在先后成功举办东坡庙会·2023春节季、花季的基础上,“东坡庙会·五一季”七大主题活动,吸引了本地市民、武汉都市圈及省外游客观赏、打卡、消费,仅仅假期前四天,就吸引了近30多万人次参与。
黄冈市遗爱湖风景区管理处主任 周金中: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喝国潮啤酒、购地标优品、吃淄博烧烤、尝小龙虾等沉浸式体验消费收入320多万元。
遗爱湖是天赐黄州城中之湖,由东湖、西湖、菱角湖组成。十七年前可不是现在这样,甚至可以说有天壤之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城区大量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长期直排入湖,以及湖内养殖密度偏大,造成湖水高度富营养化,整体水质为劣Ⅴ类,水体污染十分严重,荒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遗爱湖成为无人问津之地。
黄冈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刘涛:遗爱湖整治前,每天有大量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排入湖中,除承接沿湖大小企业的大量工业废水外,还接纳黄州城区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造成湖水富营养化严重。
水是黄州之灵魂、市民之命脉。2006年8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保护治理遗爱湖的决定,启动了治污、护岸、修路、架桥等基础性工程项目。同年11月,为统筹规划、科学施工,市委、市政府将工程扩展建设为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于一体,规划总面积5.03平方公里的市民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并将其命名为“遗爱湖公园”。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周中元:从“遗爱湖保护治理工程”到“遗爱湖公园”是一次质的飞跃,不仅是建设项目、内容、功能的变化,而且将建设思路从常规性市政建设提升到区域性生态保护的跨越式转变。
遗爱湖公园建设始终把生态恢复重建作为第一要务,持续推进。 在规划决策中,保护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植被景观等自然基址资源,依坡就势、就水置景,并合理融入到公园整体景观中。
黄冈市遗爱湖风景区管理处讲解员 杨欢:我们这样的一眼望过去啊,伸到湖中间的这个孤岛和半岛非常多,基本上在我们的十二景中呢,我们都是在原来的地形地貌的基础上,结合自然景观去进行置景的。
十七年久久为功,锲而不舍。累计投资25亿元的遗爱湖公园撩开神秘的面纱,惊艳亮相,形成了“一环、两片、五区、十二景”的空间布局。建成并陆续开放了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等十二个景区,也收获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遗爱湖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最美湖泊美誉。
黄冈市遗爱湖风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 郑兢:依托十二景区和八大场馆的既有资源,通过生态文化、东坡文化的各种形式植入,着力提升市民游客的沉浸式体验。
每当清晨日出、夕阳西下、双休节假,市民和游客从四面八方集聚公园,或慢跑散步,或球垒对弈,或翩翩起舞,或吟诗作画,或引吭高歌,其景悠悠,其乐融融,体验幸福快乐之真意,此诚今日之遗爱。
市民 余飞: 带孩子来散散步呀、溜溜冰,觉得生态环境很大改善。
市民 胡婕琪:我有外地的朋友到黄州来的话,我也会带他到来感受一下遗爱湖的美。
黄冈台记者 秦艺:我现在在遗爱湖的东湖片区,我们可以看到工人师傅们正在向水面抛洒一种植物,我不知道这种类似于像韭菜一样的植物,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来问一下。
中铁十一局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施工人员 蔡楚佳:这个叫做亚洲苦草,他长得像韭菜,因为它的别名也叫水韭菜,它是投在水里面,它可以净化水质啊,改善那个遗爱湖的水环境,从而形成水下森林。
“水下森林”模式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根据“湖泊稳态转化理论”所发展出来的一种针对湖泊类型湿地的水生态修复技术。
中铁十一局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部负责人 王其瑞:这个水草有净化水中杂质的作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水草种植完了以后嘞,我们还要适当地投放各类的螺类和蚌类,还有一些鱼类,就达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贯穿在整个遗爱湖生态修复工程中。人工干涉减少入湖污染总量,连通长河与遗爱湖实施生态补水,建设生态网膜对水体进行隔离,水下种植水草,形成水下森林,安装喷泉曝气设备增加水体流动性。一组药方下来,示范区水质已稳定在三类,部分指标已达到二类。
黄冈台记者 秦艺:湖也要喝乳酸菌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遗爱湖旅游开发公司执行董事 周杰:我们公司用这个乳酸菌的菌种,自己培育这个乳酸菌,一个星期左右啊,就投放一批到湖里面去平衡这个PH值,一般的控制在8.5至9点之间,主要是预防蓝藻的爆发。
由于过去欠账较多,每年4月下旬至10月上旬,遗爱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蓝藻。蓝藻适宜在碱性环境中生长,投入乳酸菌能中和湖水,起到预防蓝藻的作用。水环境治理问题在湖里,根子在岸上。
按照“水岸同治、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的治理要求,2020年6月,市委、市政府在启动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生态修复工程后,今年又启动黄冈遗爱湖水系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EOD项目,从根源上减少入湖污染物。
中建二局遗爱湖治理项目执行经理 刘小健:我们的新港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包括污水主干管、径流污染收集系统,市政主干道污水干管、城中村及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和混错接改造工程。排涝工程包括西湖四路、雅比排口、学生街排涝工程共十二个子项目。
目前,已封堵环湖污水排污口48处,270多公里的城市管网全部探测排查,清理淤积较重的管网50多公里,沉水植物种植已完成设计量的62%。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黄冈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综合室副主任 马丹丹:在17个监测点中,景区梅园与半岛酒店之间的上菱角湖、一蓑烟雨景区附近的北门一麦廊、十一孔桥等三个检测点的水质已达到三类标准。
黄冈台记者 秦艺:杨欢,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听市民说他在幽兰芳径景区游玩的时候呢,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它们出现在一个假山的洞口前,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儿。
黄冈市遗爱湖风景区管理处讲解员 杨欢:是的,大家看到在我左手边的这个山洞,就是我们当时我们发现貉的地方,而且还不止一只,一只貉呢带着它一大家子在这儿开心地游玩。那我们得知这件事情的第一时间呢,并没有去干涉它,而是把它们就地保护了起来,也让它们能把这儿当成它们的天堂。
同是今年4月,黄冈遗爱湖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在上菱角湖区域进行例行湖面清漂工作时,偶然发现一只野生大鲵,重达5.3斤,体长78厘米。
遗爱湖风景区管理处湿地保护科科长 何楠楠 :大鲵对水质的要求非常的高,一般要达到二类水以上。
洁净的水质不仅带来了貉、大鲵等野生动物,其植物群也进一步扩大。
黄冈台记者 秦艺:我身后是遗爱湖的池杉林,这里啊,是保留的最大的一片原生态湿地。在这里呢,可以找到像白鹤呀,还有东方白鹳等各种野生动植物,这里呢,也是市民拍照打卡贴近自然的好去处。
目前,遗爱湖高等植物类群已达117 科,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3种。遗爱湖野外调查中共观察记录到鸟类72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 种,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呈现多样性。
黄冈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副教授 董洪进:遗爱湖多样化的植物为鸟、兽、虫、鱼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地,为我们在水土涵养和气候调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为加强遗爱湖公园既有生态资源保护,市政府专门出台了《黄冈市遗爱湖公园管理办法》,严禁开展与湿地保护和修复无关的建设活动,确保湿地保护范围不变化,湿地面积不占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遗爱湖风景区管理处湿地保护科科长 何楠楠 :我们每年会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植物宣传保护月,进行一些宣传活动啊,我们也会开展一些湿地自然课堂活动,邀请周边的中小学生参与进来,提升他们的这个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湿地是地球之肾,遗爱湖是上天给予黄州的馈赠。冲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遗爱湖正逐步成为了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周中元:我们将充分发挥遗爱湖的生态功能,将其打造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人民休闲娱乐的目的地、城市风景的展示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遗爱湖公园是我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从2006年8月启动建设,到2018年最后一个景区完成,从常规性市政建设再到区域性生态保护,扮靓遗爱湖的行动,市委、市政府从未停止过。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让大美湿地造福民生福祉,遗爱湖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区域现代化之路。
黄冈广播电视台记者 邹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