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12日电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近日,复旦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王阳做客新华网2023高考情报局,围绕学校新增专业、育人特色等进行了介绍。
Q1: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复旦大学办学亮点及育人特色?
王阳:目前,复旦大学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20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坚持“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育人特色,致力于培养领袖人才、行业栋梁及社会英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掌握未来的复旦人。
学校推出通识教育平台,新生入校后按书院编班,共同学习、生活,最大程度进行交流融合。学校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每学年有7000余门课程供选择,英语课程覆盖绝大多数专业。学生可自行组织课程模块,也可选择修读辅修学位,或在入校后申请转专业。
学校的育人特色主要是三点,开放性:有自由且公允的成才机会;多元性:有灵活且多样的成才路径;创造性:有包容创新的成才评价体系。
Q2:学校是否有新增专业?也请简要介绍一些专业的特色?
王阳:作为复旦大学泛海金融学院的本科项目,金融学(金融科技方向)将于2023年首次招生,欢迎所有数学和英语能力突出、对数字金融有特别热情和学习潜力的同学报考。国际化的优秀师资团队,全英文专业课程将为学生们带来国际化的学习体验,计算机、信息、数学、大数据多院系支持,培养学生对金融前沿技术的掌控力和创造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领军人才班):本年度推出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领军人才班)将由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牵头管理,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明担任荣誉班主任,采取一对一导师制全面规划学生全学业周期。全新培养方案引入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同时注重学研与实践结合,提供集成电路领域头部企业见习机会。
物理英才班项目招生:首届物理英才班采用小班化管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心澄担任班主任。学院将为英才班学生优先配备拔尖导师,进行个性化的一对一指导。英才班采用单独培养方案,结合自身特点,重新制定大类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方案;同时依托相关领域内的一流学者和先进实验室,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充分运用学校提供的资源,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学术志向,自由选择,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
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物理方向卢鹤绂班):卢鹤绂班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等担任班主任,亲自指导,亲自规划;院士、杰青等高水平师资组建科研实践导师团队,实现一对一导师制、个性化培养。学院也将积极为学生构筑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生态,提供前往欧洲CERN、美国RHIC等大科学装置开展学习和科研的机会。此外,班内学生享受高比例推免,与“卓博计划”衔接,能够优先进入院士等学者的高水平团队。
信息学院“光子计划”:“光子计划”由信息学院牵头组织,邀请12位在复旦大学任职的院士组成院士指导团队。计划内学生由院士团队亲自遴选、亲自选题、亲自指导、亲自规划,动态进出,每个院士团队每年指导不超过3名学生;同时采用本研贯通培养模式,为学生的长久科研发展全方面保驾护航,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