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问道,垂鉴未来。6月28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黄冈市人民代表大会志》(以下简称《人大志》)首发仪式,标志着我市首部《人大志》出版发行。
《人大志》全书82万多字,记述时限上自1924年10月黄梅县蒋家咀建立湖北省最早的农民协会组织—“农民研究会”起,下迄2022年3月黄冈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止。时间跨度98年,重点则记载黄冈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以来的25年。全书分图片、概述、大事记、主体内容(十章)、专记、附录6大部分。全面回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黄冈起源、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清晰记录人大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系统总结了黄冈人大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展示了黄冈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具体实践,是一部具有“资政、存史、育人”意义的生动教材,填补了黄冈人大史志方面的空白。
“2021年5月启动编纂,经过编撰工作人员两年的辛勤努力,十三易其稿,终于付梓成书。”志书总纂王楚平介绍,《人大志》在近3000万字的浩瀚原始材料中经过筛选、整理、提炼,集众手众智打磨而成,涉及98年历史、3600多次县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和上万人。
相比同类型志书,该志书有四大特点:一是追溯追根,厘清人大制度在黄冈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其他人大志少见的;二是将人大主体与人大工作实体有机结合,呈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全貌,这是一般志书少有的写法;三是设立专记部分,对跨度时间长或具有史鉴意义的创新工作分节重点集中记述;四是打破志不越界的处理方式,在附录中收录黄冈籍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录,为研究黄冈籍人才提供难得史料。
“志书的出版,给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和关心人大工作的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份系统的史料,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教育增添了生动现实的黄冈市情教材。”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社教表示,修志的目的在于用志,市人大常委会将大力深化志书成果转化应用,使其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人大代表服务、为人大工作服务,不断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发展。
来源:黄冈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