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宣传战线青年干部读书班到黄梅戏大剧院开展学习活动有感

2023-07-06 19:10  

7月5日晚,黄冈市直宣传战线青年干部读书班组织学员到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大剧场开展主题为“感受戏曲魅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观看大型古装黄梅戏《一代义伶邢绣娘》,有感而发。

柯仕学: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市直宣传战线青年干部读书班组织开展集中观看《一代名伶邢绣娘》优秀剧目活动,积极参与第十一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沉浸式体验学习黄冈优秀传统文化。2个小时的精彩表演,深刻感受到黄冈有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根基,黄冈人民的优秀品格和人文精神源远流长。作为一名宣传干部要当好一名宣传员,我们不仅要爱唱黄梅戏,更要学唱黄梅戏、表演黄梅戏,要全面提升自我宣传素养和宣传水平,讲好黄冈故事。下一步,我们将集中组织学员共同学唱黄梅戏经典曲目,共同学讲黄冈名胜景区,共同讲述黄冈历史文化,努力成长为黄冈宣传干部队伍中坚力量。

肖丰慧:一曲《九张机》、六幕婉转戏,串联出名伶绣娘义感天地的人生传奇。开场《小辞店》、尾声“放下着”,赏不够一代宗师戏里戏外的精彩故事。一部黄梅大戏,成功将最具黄梅味儿的采茶调、挑花、禅宗、武术等元素融会贯通,在潜移默化中推介了黄梅的文化名片。戏中邢绣娘的舞台形象可亲、可爱、可敬,她对黄梅戏艺术矢志不渝、薪火相传的执着精神,及其情系乡梓、济民救孤的大爱情怀值得歌颂。在我看来,这部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直接体现,是推动黄梅戏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下一步,我们也要各自岗位,为宣传好黄冈文化、讲好黄冈故事做贡献。

丁一峰:了解黄梅戏就不得不提到黄梅戏重要典型人物邢绣娘,时常前往黄梅县采访,路过邢绣娘庄园,确实对邢绣娘不甚了解,本次青年读书班组织学员观看《一代义伶邢绣娘》,满怀期待。

黄梅的邢绣娘名声在外,整个剧目通过巧妙的唱腔、表演和舞蹈,展现了一个义薄云天的邢绣娘的故事。黄梅戏是湖北黄梅地区的本土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剧本、唱腔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特色。剧情通常比较温情脉脉,反映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具备深刻感人的人性描写和故事情节。其中记忆深刻的是邢绣娘在天灾人祸面前的壮举与四位奸商大发国难财行为的对比,邢绣娘用自己的弱小的身躯扛起了邢家班众女子与遇难女婴们的义薄云天。邢绣娘的扮演者以长音和婉转柔美独特的唱腔较好的表达出故事的情感,音高频繁变化,高昂而激越,亦有缓和悠扬之时。

令我最意外的是明明扮相最老的韩县令表演者却是用最年轻的优秀青年演员来表现。90后老生演员嗓音浑厚、温润,唱腔字正腔圆,生动诠释了黄梅县令的角色。优秀青年演员韩家琪小生表演者,他扮相俊俏,身段优美,嗓音优美动听。优秀青年演员洪五伢小生表演者,嗓音浑厚、富有磁性,表演张弛有度。正是这些优秀的表演者们使得整个剧目的表演非常精彩,演员们的唱腔和表演都非常到位,能深刻感人的人性描写和故事情节,能够很好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观众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充满情感的人物形象。

走进剧院,感受黄梅戏的魅力,真的是不虚此行!

张欣誉:沉醉百年采茶调,衣襟总带黄梅香。

昨晚与读书班的伙伴们一起观看了大型新创黄梅戏《一代义伶邢绣娘》,该剧以黄梅采茶戏代表性人物邢绣娘为原型,通过舞台艺术再现她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从邢绣姑到邢绣娘,一次一次的选择中,她从民间小调采茶女发展到高台大戏的奠基人,也完成了从采茶名伶到一代义伶的人格升华。一段段戏词,都是经典;一出出好戏,都是顶流。从戏曲中汲取营养,学习邢绣娘的精神。学习她对理想矢志不渝、薪火相传的执着精神,学习她情系乡梓、济民救孤的大爱情怀。

受观众热爱追捧不仅仅是《一代义伶邢绣娘》戏曲本身的魅力,还来源于剧中对黄梅戏、黄梅挑花、禅宗祖师传说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与融合,突出了黄冈独有的文化元素。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黄梅采茶戏与黄梅戏前世今生的血脉关系,加强对黄冈这座城市的高度关注与热爱,进一步增强我们青年干部地域文化自信。

李好:“开演咯!”随着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 “黄梅采茶调”唱响,7月5日晚,《一代义伶邢绣娘》黄州首演在黄梅戏大剧院拉开帷幕。

既是黄梅采茶戏代表性人物,又是黄梅挑花能手。《一代义伶邢绣娘》艺术再现了一代黄梅戏大师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以及为黄梅戏和黄梅挑花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突出展现了黄梅独有的文化元素。

作为文化遗产中的吉光片羽,黄梅戏、黄梅挑花等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非遗传承任重道远,关键在“人”。台上眼波流转的演员作为非遗传承的“手艺人”,能让非遗项目“活过来”;可唯有台下拍手叫好的观众作为非遗传承的“守艺人”,才能让非遗传承“火起来”

由于7月5日观众反响热烈,黄梅戏剧院决定于7月6日加演一场。不论是作品本身,还是受众反馈,《一代义伶邢绣娘》都是保护黄梅戏源头黄梅采茶戏、创新黄梅戏艺术的成功样本。

可台上演员唱得响亮,我们作为宣传战线的一分子在台下更要应和得热烈。“手艺人”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我们宣传战线作为“守艺人”更要积极加入非遗保护的队伍大声“吆喝”。在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理论宣传等方面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擦亮非遗文化的牌子,唱出黄梅戏发源地的精彩。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307/2001b4801e1d764b5b40f4beecab2d6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