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钱塘江涌潮观测站正式运行

2016-09-18 15:19  

农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大潮最大时。9月18日,在钱塘江涌潮起潮、壮大,最后消亡的100多公里河段,位于浙江海宁盐官的钱塘江涌潮观测站正式运行。这是钱塘江第一座涌潮观测站,也是第一座能全过程、全天候采集涌潮数据的观测站。

钱塘江涌潮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等多变的形态,一直是涌潮研究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从东汉的王充、唐代的窦叔蒙,到宋代的吕昌明,古人们一直不断地探索研究涌潮,创立了潮汐理论。1888年英国的摩尔编写了较为系统的钱塘江涌潮观测报告。上世纪初研究人员陆续在钱塘江强潮区进行涌潮观测,但由于技术设备条件限制、涌潮强劲观测困难等原因,一直无法得到系统可靠的长历时涌潮观测资料。

为开展涌潮长历时、系统性的观测,研究钱塘江河口潮流特点及其长期变化规律,更好地保护涌潮景观,减少涌潮灾害,2010年,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提出建设钱塘江涌潮观测站设想。经过充分论证和技术研究,涌潮观测站于2014年6月开工建设。2015年6月率先完成其中一个站——盐官站的建设,并于同年6月投入试运行。

经过近1年多的试运行,涌潮观测站的设备、数据基本可靠稳定。建成后的涌潮观测站有三个特点。

一是全过程观测,从涌潮起潮到潮水消亡的100多公里河段上根据不同的涌潮形态,布设了盐官、美女坝2个涌潮观测站和老盐仓、七堡、长河、嘉绍大桥等8个观测点,全过程观测涌潮上溯过程。

二是全天候观测,观测站布设了自动化监测设备,可以全天候长历时地实施数据采集。

三是全要素观测,观测站根据涌潮研究的需要,较为全面地采集了目前涌潮研究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如潮时、涌潮高度、形态、涌潮压力、行进过程、潮位、流速、含沙量、河床冲淤过程等要素。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局长徐有成介绍,钱塘江涌潮观测站正式投入运行,将一定程度上弥补涌潮研究史上的空白和不足,推动涌潮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趋势研究,提高涌潮强度预报的准确性,深化涌潮水力学特性及钱塘江河口水动力环境的认识,为区域旅游和经济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