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在六个主产乡镇抽样了几十个点。平均亩产量达到469.51公斤,同去年比每亩增产13.49公斤,增长2.96%。”7月11日,浠水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7月上旬,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浠水县的16万亩早稻陆续进入成熟期。7月11日8点半,浠水县洗马镇河东村种粮大户何南山邀约了附近的3台收割机,前往自家稻田里抢收早稻。今年,何南山在村里的河东大畈流转稻田420亩,并在县农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采用“早专晚优”的模式种植双季稻。如今,早稻丰收已成现实,价格也高于去年。“今年种360亩早稻,种的是团粒的早稻。大概亩产在一千斤左右。今年比去年价格稍微偏高一点,每斤九角八分。”何南山说。
“我们在双季稻的生产上主要推行早专晚优模式,就是早稻选用团粒型的米粉专用早稻,晚稻选用中高端的优质晚稻。这样亩均能增收200元以上。”浠水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早专晚优”的模式,再加上双季稻轮作项目的支持,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们村整个面积是1296亩,主要是以双季稻为主,到目前为止,没撂荒一分田。”河东村党支部书记何建国说。
浠水县是全省双季稻轮作项目主产县,今年双季稻种植面积约33.5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16万亩,晚稻预计17.5万亩。据初步统计,全县今年双季稻种植面积较去年净增0.89万亩。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