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晚,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黄冈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黄冈市委宣传部、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以“黄冈有戏、大美心安”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在湖北黄冈黄梅戏大剧院圆满落幕。黄冈市直宣传战线青年干部读书班组织学员观看黄梅戏《铸魂天山》,有感而发。
郑碧玉:“峰仞石坚,亘古荒原。苍凉戈壁,狂沙怒卷。志士弘毅,凛冽浩然。马革裹尸,铸魂天山”——这是黄梅戏《铸魂天山》的开场词,再次带入我重温历史。
此戏是以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新疆为历史背景,截取陈潭秋1939年至1943年间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的革命经历,通过讲述陈潭秋在新疆巩固加强党的建设、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持新兵营训练、团结新疆人民支援抗战,同时与反动军阀盛世才进行艰苦灵活巧妙的斗争,被捕后坚贞不屈、血洒天山的故事,深情讴歌了以陈潭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深挚革命情怀,集中展示了陈潭秋信念坚定、顾全大局、以身作则、忠贞不渝、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崇高精神品格,热情赞美了新疆各族人民与祖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民族团结精神。
陈潭秋出生之地——湖北黄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近现代革命史上涌现了董必武、李先念、林育英(张浩)、林育南、闻一多、李四光等杰出人物。为缔造新中国,黄冈先后有44万英雄儿女英勇牺牲,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陈潭秋全家20余人,先后有8人参加了革命,其中5人献出了宝贵生命。黄冈的土地是红色的,革命儿女千千万,红色精神永流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之一。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等亲自指导了这里的建党活动,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走出了三百四十多位将军,二七大罢工影响深远,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是“将军的摇篮”,中原局旧址确山竹沟被称为“小延安”,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
鄂豫皖苏区二十八年浴血奋战,二十万大别山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册的烈士就达十三万多!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黄冈儿女用黄梅戏演绎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回望党史,激励我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唯有义无反顾,才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回报,才是对未来最好的期许。
熊玥:志士弘毅,凛冽浩然。马革裹尸,铸魂天山。这是黄梅戏《铸魂天山》开头的一句唱词,一开头,我便被这场黄梅戏深深吸引。徐主任、翻译员王韵雪、捐献物资的新疆人民、军阀盛世才,各具特色的人物逐个登场;阅兵、婚宴,情节一波三折,吸引力十足。红色题材和戏曲文化融合,《铸魂天山》这部精品大戏使我惊艳、感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革命烈士们舍生就义、英勇不屈的崇高品格,情系人民、心向群众的真挚情怀,震撼心灵。
大别山处,英雄辈出。革命精神、红色基因在黄冈绵延传承,是激励千秋万代的精神财富。戏乡福地,灵润黄梅。黄冈也是黄梅戏的摇篮、戏曲文化的沃土。此次戏曲盛会落户黄冈,业界瞩目,有利于弘扬我市戏曲文化、红色文化,传承发展黄梅戏艺术。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不断擦亮黄冈名片,相信黄冈定将谱写城市文脉葳蕤、文化事业繁盛的崭新华章。
叶涛:闭幕式上,聆听了专家代表程丞老师精彩的发言,由衷感叹了本次艺术节盛大的规模,强大的专家、演员阵容,精彩绝伦的演出和戏迷朋友们的热情。聆听了戏迷代表真诚的发言,表达了对本次盛会精彩的演出喜爱之情和多多举办此类盛会的由衷期盼。随后观看了黄梅戏《铸魂天山》,精彩绝伦。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结合此次盛会,让我更深、更全面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人才,此次盛会的成功举办,一是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助力戏曲人才梯队建设,推进黄冈文艺文化艺术振兴发展。我将不忘初心,为文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熊立勤:此次集中观看黄梅戏《铸魂天山》,着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原来印象中小家碧玉的民俗小曲黄梅戏还能如此恢宏大气!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以黄梅戏和新疆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再现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同志的革命传奇,展示新疆人民与祖国内地人民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反抗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生动的一部戏,不仅让我重温了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红色历史,也让我对现代黄梅戏有了新的认识。《铸魂天山》这部戏创新性地将红色革命题材与黄梅戏相结合,以传统戏剧手段来描写英雄人物,讲述重大历史故事,既凸显了黄冈的特色又以贴近群众的形式将黄冈红色经典宣传了出去,这对我今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是一种启发:要进一步加强对黄冈这座城市的了解,深耕黄冈历史文化,在创新创造中推进文化自强,讲好黄冈故事。
曹琴:戏曲《铸魂天山》讲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陈谭秋同志牺牲前的故事。那时,陈谭秋同志接受党中央的安排,隐姓埋名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带领“八办”的同志们既稳固抗日战争后方、输送军需,又兴学堂、施新政、激发各族人民的抗日热情。几年的时间,“八办”取得了人民的信任,但是也引起了军阀的忌惮。最后,因为军阀的倒戈与同志的背叛,陈谭秋同志为了保护革命精锐力量,不得不亮出自己真实身份与敌人周旋,直至英勇牺牲。
陈谭秋同志的一生,是为了自己坚信的理想信念奋斗的一生。正因为有许多向陈谭秋同志一样的革命英雄,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实现心中的同一个梦想,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才换来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因为有更多的人延续这种精神与情怀,才有今天社会的安定,生活的富足。事后查资料得知,戏中陈谭秋同志为其取名陈楚三的孩子,在退休之后,卖掉自己唯一住房,为黄冈陈谭秋中学捐款100万,这何尝不是血脉里流淌的情怀!
黄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它的每一寸泥土里,也许都浸润过红色的血液;它的每一个村庄小巷,也许都流传一个英雄的故事。作为一名黄冈的儿女,我们要向英雄们学习,赓续红色的血脉;作为宣传干事,我们要向群众多讲述一些英雄的事迹,传播红色的精神。就像戏曲里面讲的——无悔的青春,助力梦想;坚定地信仰,迈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