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有诗书气自华
——黄州区赤壁社区聚力共绘文旅名城美丽画卷
若飞举之势的屋角、菱花隔扇的门窗……7月28日,走进黄州区赤壁社区坡仙路,一条具有宋代风格的街区雏形已现。
今年以来,黄州区以发展全域大文旅,东坡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快推进为目标,谋划坡仙路风貌改造工程,打造以赤壁东坡文化为基调,黄州赤壁的山水文化为辅的新中式、风雅、民俗风情的商业国潮文化街区。目前改造工程已经进入第二期。
一条以东坡诗词为脉络、具有诗书气的街道正在蝶变中。
刷新文化IP
坡仙路将变成文旅融合街区
苏东坡在黄州耸立了一座光耀千秋的文化丰碑。
坡仙路毗邻闻名遐迩的东坡赤壁风景区,因位于赤壁风景区东坡亭下而得名。全长1600多米,地处赤壁矶下,南起赤壁桥,北抵中环路,东临赤壁港,与东坡赤壁隔港相望。但多年来一直以破旧的面目示人。
如何擦亮东坡文化金招牌,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今年3月份,坡仙路风貌改造项目应运而生。
根据《黄冈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赤壁单元规划为历史文化传承型。改造项目在保护更新提升的基础上,以提升区域竞争力、吸引力和环境品质为目标,将集国学体验、艺术创作、文化旅游、生态居住、综合配套于一体,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生态宜居3大方向刷新赤壁单元东坡文化IP。
“此项目也是市区东坡文化旅游街区建设和美丽城乡建设的重点项目。”黄州区赤壁社区党委书记戴亮介绍,目前,按照苏东坡生平,“一词二赋”东坡词赋展,苏东坡谪住黄州趣事(小故事),赤壁风景区月波摇影、竹楼夜雨、赤壁夕照、镜湖观荷等景点推介的脉络,一期已打造出“明月之诗”“清风徐来”等文旅融合的景观节点。
激发内生动力
25天完成第一期工程
“3月提出改造方案,5月初开始动工,5月底第一期工程完工。”戴亮说,“25天第一期工程完工,是坚持共同缔造理念的结果。同时,也是我市厚植东坡文化注入带来了动力。”
3月以来,黄州区、赤壁街道、赤壁社区三级书记挂帅,成立区、街道、社区主协创单位组成的项目建设指挥部,统筹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有关问题,推进坡仙路的风貌改造项目。
改造前,他们通过入户走访、个别征求意见、召开居民会议的方式征求意见35条,形成了坡仙路风貌提升方案。
“社区工作中拆迁是第一难事。”戴亮介绍,赤壁社区是黄州的老城区,很多老房子是居民的祖屋,但这次改造拆迁很顺利。前期已拆除历史违建13处1129平方米,征收拆除房屋7处1165平方米,共腾退总面积2294平方米。
“改造不仅弘扬东坡文化,也有利于社区的发展。”赤壁便民超市老板余先生是赤壁社区的老居民,看到周边违建拆除后的环境变化,他主动要求拆除面积100平方米价值10万以上经营门店,不要任何赔偿。
在完成前期的拆违腾地之后,坡仙路进行建筑立面仿古改造、道路绿化公共设施建设、沿河步道建设等综合整治。整体风貌得到明显提升,街道不仅美观,还有文化底蕴。坡仙路景观打造涉及到三排5户居民,群众主动配合共出资1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
激活文化自信
居民自发成立巡逻队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5月底第一期工程完工,“清风徐来”景观点将千年前苏子月下泛舟的美景再现。
一座苏东坡铜像、一叶实木扁舟、一栋栋宋风建筑,在灯光的效果下,市民就可穿越千年沉浸式体验苏子泛舟夜游赤壁的情景。
新奇的景观,吸引了很多居民围观。不少小孩子好奇,引发摸爬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社区里几位退休老人见状,自发成了坡仙路巡逻队,劝导居民文明观景。每天早、晚两次在坡仙路巡逻,对居民赏景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一个星期后,不文明行为就杜绝了。
“这么好的景观建成了,我们要维护好。”坡仙路巡逻队队长夏耀明介绍,巡逻队目前有7人,平均60岁。不仅开展文明劝导,巡逻队还自觉参加环境卫生治理。“我每天早晚骑三轮车,带上桶、夹子,看到绿化带、路上有垃圾就捡。”
“东坡文化给予社区深刻影响和积极效应。改造过程中,社区行动快,主创单位积极配合,居民全面参与。”黄冈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四级调研员、市派赤壁社区第一书记汪宏说,坡仙路风貌升级改造项目实现了古今融合、文旅融合、商居融合、党群融合,相信文化传承创新的活力将在这里竞相喷涌。
来源:鄂东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