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版照片:左图为2008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长江村渔民沈天正在长江上准备捕捞作业(翻拍资料照片);右图为2023年6月29日,沈天正在自己开的沈九鱼庄里准备食材,这些食材来自附近的水库鱼(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退捕上岸后,沈天正利用政府发放的一次性补助,将原来的船上鱼馆搬到了村里自家院落继续经营。如今,长江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我们世世代代都以长江为生。”沈天正说,“看着长江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好,感觉非常满足。”
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进入“十年禁渔期”。近年来,为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沿江20余万渔民逐步告别“水上漂”,退捕上岸开启新生活。沿江各地持续拓宽就业渠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退捕渔民适应新职业新生活。
2023年7月9日,在湖南省岳阳县荣家湾镇,退捕渔民陶波在自家开的玻璃店内留影。
陶波16岁开始随父亲在洞庭湖打渔。2019年底,在洞庭湖启动全面禁捕前,陶波离开洞庭湖,做起玻璃生意。今年,陶波的大儿子考上武汉大学。“相比过去打渔,现在不用受风吹日晒,收入也高了一些。”陶波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拼版照片:左图为湖南省岳阳县渔民周界武(右)在洞庭湖上打渔(资料照片);右图为2023年7月9日,退捕后担任岳阳县东洞庭湖渔政监察执法局护渔员的周界武在岳阳县麻塘渔民新村渔民驿站留影(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周界武和他的祖辈、父辈都是洞庭湖上的渔民。2019年底,在洞庭湖启动全面禁捕前,周界武上缴渔船、网具转产转业。由于熟悉洞庭湖中情况,周界武“上岸不离水”,成为岳阳县东洞庭湖渔政监察执法局的护渔员。周界武说:“禁渔之后,洞庭湖里的鱼明显变多了。我们在湖里巡逻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小江豚跟在母亲的身后游动,这说明洞庭湖的生态正在慢慢变好。”
拼版照片:左图为1998年,湖北洪湖渔民陈玉祥(左一)与朋友在船上(资料照片);右图为2023年7月21日,陈玉祥在湖北洪湖一家鞋业公司工作(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今年45岁的陈玉祥,曾经在洪湖里整日与渔网、船桨为伴,住船屋、守围网、养螃蟹、捕鱼虾。2017年,陈玉祥一家响应号召上岸,他用购房补贴、扶贫搬迁补偿和政府收购渔船的钱购置了住房,告别了在船屋上风吹雨淋的生活。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陈玉祥接受职业培训后到一家鞋业公司工作。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