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眉山市三苏祠调研,对东坡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黄冈是“东坡”的诞生地,也是东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更是他的文才登峰造极之地。因此,市委市政府对东坡文化高度重视,主要领导都亲自谋划,并大力推进东坡文化旅游区建设。
千百年来,世人崇敬苏东坡,都想到黄冈来穿越时空寻觅其遗址遗迹。我认为,苏东坡文中记叙的黄冈地名及其遗址,是各位研究者和国内外“苏迷”们研究和寻找最便捷最期盼的目标。而且,苏东坡的文章有一个特点,很多美文象生活日笔,把时间、地点、人物、景象、事件都记叙得清楚明白。所以,我特以苏东坡文中的地名作为寻找其遗址遗迹的第一根据,以现存的遗址遗迹为地理座标,以最靠近苏东坡居黄生活年月的文人及有关学者的论著为辅助资料,探寻一条苏东坡居黄期间的遗址遗迹的新路径。以此融和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寻求对苏东坡居黄遗址遗迹的共识。
一、苏东坡文中的黄冈地名初录苏东坡居黄州四年又四个月,游历了黄州城区及周边五十余个地方和黄冈地域很多景点。其文所记载的约有60 余个。具体地名为:黄州、黄冈、齐安、永安、女王城(今禹王城)、赤壁、沙湖、安国寺、东坡、雪堂、临皋亭、定惠院、四望亭、春草亭、遗爱亭、快哉亭、夏澳、南堂、承天寺、东门、乾明寺、朝天门、君子泉、徐邈洞、柯山、黄泥坂、涵晖楼、竹楼、栖霞楼、开善院、东禅庄院、秋香亭、天庆观、赵氏园、梅堂、新生洲、啸轩、韩氏园、柯山、柯池、何氏小圃、任公亭、尚氏第、团风、禅智寺、欧阳院、麻城、丫头山、岐亭、春风岭、万松亭、蕲水、浚井、巴河口、清泉寺、麻桥、绿阳桥、伍洲、散花洲、蕲州、天峰麓、溪堂、五祖寺等。
二、苏东坡文中黄冈地名遗址现存经过千百年来朝代更替,战火摧残,苏东坡文中黄冈的地名现存无几。大家公认的现存有:黄州、黄冈、赤壁、女王城(禹王城)、安国寺、团风、麻城、歧亭、春风岭、丫头山、蕲水(浠水)、巴河口、麻桥、兰溪、清泉寺、散花洲、蕲州、五祖寺。
三、苏东坡文中黄冈地名遗址初探苏东坡居黄期间,其文中记载的黄冈地名很多,涉及到黄冈全域。限于篇幅,此次仅介绍以下16个地名的遗址,其它地名遗址再逐步介绍。同时,对文中所提的方位及距离,即参照当今的科学测量工具,也尊重古人依太阳月亮星星定的方位,走的崎岖山路和羊肠小道计算的距离。
(一)黄州府衙。苏东坡《记赤壁》:“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黄州守居”就是黄州府衙。赤壁千年地址未变。宋代1步相当于当今的5尺。(1尺=0.333米),一步就是1.56米。相当我们今天两步。当时的赤壁也只有向东南方向走。“数百步”只有走到当今的黄州区委老址上。我从赤壁东门古入口处步行到汉川门口古道上,计366步。现测得其直线距离为273米左右。根据以上文章记载和实地考察分析,苏东坡居黄州期间的北宋黄州府衙,应在当今的黄州区委老址上。
(二)东坡、雪堂、四望亭、黄泥坂。苏东坡《与子安兄书》:“近于城中得荒地数十亩,躬耕其中,作草屋数间,谓之东坡雪堂。”《东坡八首》自序中:“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余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南宋的历史地理学家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说:“东坡,在州治之东百余步”。按宋朝一步约现在的1.56米计算,东坡在黄州府衙东边300米左右。我从黄州区委老址东院外墙处,步行到胜利街派出所旁计380步,其直线距离298米左右。根据以上文章记载分析,东坡应在当今的黄州区胜利街派出所周边的一片约五十亩土地上。
苏东坡在《与子安兄书》中也记载了雪堂是建在东坡上。苏东坡居黄州期间,四望亭已毁。苏东坡《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江神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注云:“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根据以上文章记载分析,四望亭应为当今原市商业局办公楼东南面的山岗上。苏东坡《后赤壁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南宋人王象之《舆地记胜》:“黄泥坂在高寒堂之西......”四望亭与雪堂相对,在雪堂之南高阜处。唐太和间刺史刘胤之建。后张激摄令,更名为高寒。高寒堂建在四望亭的旧址上。据以上文章记载分析,黄泥坂路可能在十三坡方向的路上。
(三)临皋亭、南堂、夏澳。临皋亭是朝廷官员巡视黄州接待的馆驿。苏东坡《迁居临皋亭》:“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临皋闲题》:“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与司马温公》:“寓居去江干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上......”《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与范子丰》:“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南堂五首》:“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赠别王文甫》:“仆登夏澳尾高丘以望之,仿佛见舟及武昌,乃还”。南宋人许端夫在《齐安拾遗》“夏澳口之侧,本水驿,有亭曰临皋,郡人以驿之高坡筑南堂,为东坡游息。”南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夏澳,在州之西南二里许。”现测得,从黄州区委旧址到黄冈中学旧址直线距离870米左右。根据以上文章记载分析,临皋亭应在原黄冈中学(现为启黄中学)西侧的高岗上。
南堂应在原黄冈中学西南面的高坡上。夏澳应在原黄冈县造纸厂(现为江山如画小区)靠江滨一则。
(四)黄州沙湖、螺蛳店、沙湖道、黄氏家。苏东坡《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己而遂情,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游沙湖》:“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书吕道人砚》:“泽州吕道人沉泥砚,多作投壶样。其首有吕字,非刻非画,坚致可以试金。道人已死,砚渐难得。元丰五年三月七日,偶至沙湖黄氏家,见一枚,黄氏初不知贵,乃取而有之。”苏东坡以上的三篇文章中可找出7个要素。一是“黄州东南三十里”,说的是方位和距离;二是“沙湖”地名,从地名看,这个湖的明显特征是多“沙”;三是“螺蛳店”,说的是这是个小集市,田多螺蛳;四是“沙湖道中”,说明这里可能有驿道;五是“买田其间”,说明这一带有水田;六是“山头斜照”,说明这里道路傍有山丘。七是沙湖道路附近有“黄氏家”。为此,我多次现场考察了当今的黄州区道仁湖,感受到该湖是最符合这七要素的。一是道仁湖符合“东南三十里”的方位及距离。现测得从黄州城东门遗址到道仁湖的直线距离为12.6公里左右。二是道仁湖入湖水系是路口镇、陶店乡等十二个村。这些村的小山丘上均为第三纪砂砾岩,有许多裸露的砂石岗(当地语叫“麻骨石”),经日晒冰冻,风化水洗,形成了北宋年代“沙湖”的泥沙来源。三是道仁湖及周边水田至今多螺蛳。四是道仁湖位于黄州东门路到上巴河的古驿道的东南面。五是道仁湖周边有旱涝保收的大片湖田及塝田。六是古驿道到道仁湖的道路傍有丁甲山、戚家岭山脉和老三台河桥边的山岗。七是陶店乡陶店村的黄家湾正位于黄州东门路到道仁湖的古驿道旁边。根据以上文章和现场考察分析,黄州沙湖遗址应是在黄州区路口镇与陶店乡之间的道仁湖。螺蛳店可能是位于道仁湖附近的陶店村或道仁湖村邱店湾。沙湖道应该是解放初期黄州东门路到陶店的老106国道。黄氏家可能是道仁湖旁边的陶店乡陶店村的黄家湾附近。
(五)定惠院、柯山。苏东坡《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和《记游定惠院》:“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珠,特繁茂。”《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集之为诗。故辞无伦次》:“柯丘海棠吾有诗,独笑深林谁敢侮。”苏东坡的学生张耒《贻潘老》:“余居柯山西,潘邠老居东,相距一里,可以杖履朝往而夕游。”根据以上文章分析,定惠院可能在原黄冈地区自来水公司一水厂靠西边的坡岗上。柯山可能是原黄冈地区大修厂靠东边的山岗上。现测得,两岗直线距离390米左右。
(六)承天寺。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陈季常书》:“临皋虽有一室,可憩从者,但西月可畏。承天极相近,或门前一大舸,亦可居,到后相度。”根据以上文章分析,承天寺与临皋亭相近,其遗址可能位于原黄冈市劳动局办公楼一带的高岗上。现测得,承天寺与临皋亭的直线距离为320米左右。
(七)新生洲。苏东坡《新生洲》:“时复红鮀股背风,蔽遮深浪见深仁。三江自此分南北,谁向中流是主人。”
据考证分析,这篇文章是苏东坡初到黄州不久,被友人邀约去禹王城西北面江上的新生洲散心所写。当今的叶路洲在举水河入江口下流,是北宋时期团风镇江边最早生长出的沙洲。根据以上文章记载和现场考察分析,当今的叶路洲可能是苏东坡文章中的新生洲。
(作者简介:孙璜清,湖北黄州人,研究生学历。先后求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中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湖北省委党校党建专业。曾任中共黄冈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现任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