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粮食生产 保证粮食安全】黄冈罗田:中国“红莲稻”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生产

2023-09-04 09:06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考题”。罗田县通过实施“教授回乡”计划,建设研发基地,培育的红莲型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种植。

近日,两位来自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的教授来到位于罗田县河铺镇的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交流耐高温新品种研发情况。

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的教授  默罕默德阿里 

巴基斯坦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需要杂交水稻作为增产的因素,第二红莲型杂交水稻具有很好的耐高温的能力,而巴基斯坦常年都有极端的高温天气,红莲型杂交水稻依然能够获得高产,所以我们当地农户也是很欢迎和重视的。

红莲型杂交水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领军培育出的原创科研成果,也是国际公认的杂交水稻三大细胞质类型之一,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耐高温、抗病虫等特性,特别适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种植。目前“红莲稻”已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国、越南等国家广泛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累计种植红莲型杂交水稻面积已超过4.5亿亩。

2021年,武汉大学联合旁遮普大学在罗田县河铺镇建立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罗田基地。目前,基地种植该品种水稻近7000亩。当前,中心正开发适宜巴基斯坦以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稻新品种。

中巴红莲型水稻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仁山

这一大片所看到的1200亩地,它就是红莲型杂交水稻里面最新的优良品种,叫珞红11564,这个品种抗高温,而且白叶枯的抗性也比较好,产量高,而且米质达到了国标、部标优质2级米。

过去三年,红莲型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广泛种植和推广,现在新品种也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

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的教授  默罕默德阿里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基础,同时我们现在正在巴基斯坦把这个工作进行试验和注册,将来我们这个合作肯定是越来越紧密了。

现在,制种基地从2021年的1200亩快速增长到今年的7000亩。按计划,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万亩制种基地。

中巴红莲型水稻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仁山

我们力争在3-5年之内建成国家级的制种大县,我们把国际出口道路打通,组建一个生产性的公司,为全省甚至全国的制种企业在罗田开展杂交水稻制种,满足他们的需求。

来源:黄冈广播电视台 罗田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