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坚持在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北部山区要立足主体功能和资源禀赋,以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为主攻方向,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供应。罗田县现有板栗面积60多万亩,占全省板栗面积的14.4%;常年产量约6万吨,占全省产量的16.7%。当地多举措筑牢直播电商、品牌建设、供应链建设“铁三角”,把“小板栗”做成“大产业”,
眼下正是板栗丰收的季节,在罗田县平湖乡粉壁坳村,栗农们推着小车、开着大车,将一袋袋板栗送到收购点。
“谷哥”徐志新将直播间搬到了板栗收购现场。镜头前,他和小伙伴们卖力吆喝,将浑身带刺的栗球卖到全国各地。
仅9月3号、4号两天,直播间销售板栗60000多斤。这样的“战绩”对徐志新而言算不上破纪录。榴莲能带刺卖,板栗为什么就不能连球卖呢?早在去年,他主导的“罗田板栗卖刺球”就火遍全网。
板栗火了,直播电商也火了。当地迅速以点扩面,已在骆驼坳镇、平湖乡、胜利镇、九资河镇、大河岸镇等地建立26个特色助农直播基地,全县各类电商企业367家,个人创业开办网店3185家、微店6508家。
如何把“小板栗”做成大产业,销售是重要一环,品牌建设和供应链建设更是板栗产业长足发展的“重头戏”。在湖北佳佳食品有限公司,一袋袋罗田板栗整装待发,准备运往世界各地。 2022年,佳佳食品公司被授权使用“罗田板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一国字号招牌后,当年销售额就达到 6000万元。
湖北佳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海元说道:“罗田板栗作为地标优品在全世界具有广泛的认知度,作为我们罗田板栗加工企业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这块金字招牌,利用好这块金字招牌,实现地方政府、栗农和企业的共赢。”
当地推进“罗田板栗”品牌建设,目前已有31家企业成功申请使用‘罗田板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使用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抢在板栗上市之前,罗田县还设立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健全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等惠农便农服务体系。供应链公司一诞生,便充分发挥其市场角色功能,设立临时收购点,发布鲜板栗6元/公斤、狗毛栗7元/公斤、羊毛栗8元/公斤、板栗刺球3.6元/公斤的收购保护价。
罗田县板栗协会副会长 湖北益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中刚说:“今年罗田的栗米已经大量上市了,我们每天的收购量在80吨左右,计划今年板栗栗米收一万吨,把我们所有的库房都收满,最大限度的保护价去收购,保护农民的利益。”
(来源 黄冈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