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生态》第九期 浠水的绿色发展三重奏

2023-09-30 14:13  

浠水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确定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示范县。当地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先导,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如今的浠水将绿色基因融入各个领域,踏上了发展蝶变之路。

初秋时节,浠水河一泓碧水渺渺,两岸绿树依依,蓝天白云,虾戏鱼游。每天,去河边逛一逛成为了周边很多居民的必修课。

浠水县市民 :我们每天都会在浠水城市阳台这里健身锻炼,这里环境十分优美,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锻炼起来呢幸福满满的感觉。

浠水河是浠水县的母亲河,曾经,是脏乱差,让人避之不及。2017年,当地启动“一河两岸”生态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总投资22.93亿元。

浠水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总承包项目部负责人蒋浩江:通过河道整治工程、交通工程、截污纳管工程、滨河景观工程、智慧运维工程等五项建设内容,进一步提升河道水质的同时整合城市景观要素,使河道综合效益充分发挥作用,拉动城市发展。

受益于“一河两岸”工程,浠水河两岸建成开放包括文昌公园在内的6大主题公园和23个游园。城区半数居民家住公园边,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浠水县市民 :现在经过这整体的规划以后,我感觉我们这个一河两岸这两边整体的上了一个档次,有那种大城市的感觉。

市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背后,是浠水对绿色发展的追寻。从污水横流、高密度养殖,到14000多亩的水域里处处透着生机于活力,策湖国家湿地公园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      

浠水县策湖国家湿地公园策湖村村民郭迪保:现在通过治理之后,湖里水变清了,鸟儿变多了,游客也多了,我们群众感到十分高兴。

2023年上半年检测结果显示,12个检测点有7个检测点水质有明显改善,部分水质达到三类或者四类。把时钟倒拨到五年以前,当时的策湖完全是另一个景象。湖边陆续建起了94家畜禽养殖场和近200口精养鱼池。

湖北浠水策湖国家湿地公园党工委书记、管理处主任李伟:一是周边工业污水直排策湖;二是水产养殖污染较为突出;三是畜禽养殖污源排放不达标;四是居民生活污源体量较大;五是农业生产污染源面积广;六是内源污源物存量巨大。

一边是可观的经济利益,一边是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如何取舍?浠水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岸、治污、治渔,一个都不能少。

湖北浠水策湖国家湿地公园党工委书记、管理处主任李伟:     积极引导养殖种植转型;坚决防畜禽养殖场复养;持续发力治理内源污染;齐抓共管开展水环境巡查;充分利用“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策湖湿地生态宣传活动。

给生态让路,为候鸟腾地不仅是当地的政府部门在行动,策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的老渔民们也是主动作为。蔡茂林是策湖养殖场的老职工,如今他成为护湖队的一员。

浠水县策湖湿地公园巡湖队队员 蔡茂林:也是希望我们能够把这个策湖保护好,把环境治理好,对子孙后代都是一种成果,都对他们有好处的。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近年来,浠水用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总量管控,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倒逼两高企业转型,倒逼传统产业升级,崛起了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实习记者  陈婷璐:对于陶瓷企业来说,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是摆在生产经营面前的首要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是粉尘颗粒物、氮氧化物和硫化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到了位于浠水的新明珠陶瓷,来看一下他们是如何进行大气污染物治理的。

走进湖北新明珠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内,两座高耸的脱硫塔引入眼帘。生产过程产生的烟气经过脱硫塔层层处理,可以有效减少90%-95%污染排放。

湖北新明珠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安环部经理 王少华:国家标准二氧化硫是50,我们目前大概在8到9个点左右,氮氧化物的国家标准是180,我们现在目前也就是80到90左右。还有一个就是粉尘,国内标准的30到B级标准的20,我们现在大概也就是6-7个点。

今年,在市、县生态环境部门的帮扶下,湖北新明珠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对环保治理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增加窑炉脱硝系统,完善水喷雾系统,提升门禁监察系统等一系列工作,力争成为黄冈市首家达到环保绩效评定B级标准的陶瓷企业。

湖北新明珠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安环部经理 王少华:湖北新明珠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指导思想,为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企业的绵薄之力。

站在长崃绿色矿山项目码头,这里的景色与传统矿山完全不同。巨大的气膜仓将物料堆场遮盖得严严实实。封闭廊道里,加工好的成品建筑骨料在运输皮带上如龙般飞舞,直达码头,再乘坐万吨货轮,去往上海、南京等地。

中电建长崃(浠水)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李卫超:长崃绿色矿山是目前湖北省已建成的最大非金属露天矿,年产砂石料达2000万吨。已累计向长江中下游地区销售423万吨精品砂石料。

项目位于浠水兰溪镇,由矿山及骨料加工系统、长胶廊道、码头等三大工程组成。项目总投资56亿元,打破了浠水县单体项目投资纪录。绿色建材通江达海的同时,每个易产生污染的环节都在企业的精细管控中。

中电建长崃(浠水)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李卫超:生产过程采用高压喷雾设备、洒水抑尘车、先进的废水处理设施、全封闭车间、创新应用大跨度气承式膜结构,对环境进行保护,避免粉尘、噪音对大气的污染。

绿色经济转型突进,转出了活力和动力。目前,浠水初步形成陶瓷建材、保温材料、绿色板材到定制家居生产、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已落户绿色建材企业四十多家,年产值近四十亿元。 

浠水县副县长 夏清:制定招商引资负面清单,从源头控制“两高一资”项目落户;加快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进程;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加强小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共计关停11家小型石材加工企业。

浠水县坚持“工业兴县、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牢牢守住生态保护底线,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工作,持续筑牢生态屏障。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浠水县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调度、督办的职能作用,全力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

生态优先不仅仅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同时浠水的天空也更蓝了。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浠水县分局水气股负责人 华娟:2023年1-8月,浠水县PM2.5浓度为38.4微克/立方米,较十三五末期改善6.1%;PM10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较十三五末期改善9.4%;优良天数比例为79.6%,较十三五末期提高4.4个百分点。

牢牢抓住“三农”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浠水在产业强链增效、品牌建设增色、农民群众增收中,切实扛起责任担当。

实习记者 陈婷璐:蛋鸡产业链是湖北农业十大产业链之一,全国100枚蛋中就有一枚来自浠水,今天我们就来到了华中浠水蛋品交易市场,一起走进去看看他们的经营情况吧。

交易市场每天都会发布当天鸡蛋报价。全国蛋价走势也因浠水、馆陶等三个大产地的报价而确定。

湖北上桂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 冯翠:以市场为导向,跳过了层层加码的中间环节,产与销实现了网络面对面,以此实现卖全国的目标。

浠水鸡蛋价格在全国能起引领作用,因为推进规模化、规范化养殖,浠水蛋鸡的养殖条件、配套饲料、技术服务都优于同行,鸡蛋品质明显胜出。

湖北山蛋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学兵:鸡蛋这一块,我们的销售价格能够做到比市场上高出10块钱一箱。全年的话大概是在25万箱,销售额5000-6000万。

位于巴河镇苦竹港村的湖北山蛋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浠水县第一家标准化、规模化养鸡场,建厂伊始就十分重视生产产生的污染问题,清理栏舍产生的废水在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通过科学设计使鸡粪全程不落地,直接进入有机肥发酵车间。

湖北山蛋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学兵:我们全年能产出有机肥8000吨,市场价格现在是500块钱一吨,全年的话大概400万块钱销售额。

以山蛋蛋为例,浠水严格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引导蛋鸡养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化转型发展,打造“浠水鸡蛋”品牌,年产值有望破100亿元。改善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就是筑牢绿色发展的根基。浠水正全力做好流域治理大文章。

茅江港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现场负责人 冯文武:这个像铁笼一样的东西,是我们河道护坡中的格宾石笼,后续的话还会在河道这边种植水生植物,然后在岸边种其他的一些植物,通过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

在巴河镇茅江港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忙着施工。

茅江港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现场负责人 冯文武: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通过曝气机使水体的氧含量上升;通过格宾石笼植草桩还有植被的建设来恢复它的河滨带系统;通过人工湿地的建设解决那个水体内的一个污染物。

茅江港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沿途涉及6个村、涵盖7400多人。多年前,沿线村组无序发展养殖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浠水县巴河镇茅江港村支部书记 陶宏志:随着项目的推进,改善非常明显,群众期待早日顺利完工,还一河清水。

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改善茅江港水质,改善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提升植被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系统。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浠水县分局项目办负责人 刘和清:有效地缓解COD、氨氮、总磷等污染负荷,茅江港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居民生产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浠水县积极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07平方公里、新增绿化面积约26.03平方公里,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乡村振兴。

浠水县副县长 夏清:实施绿色发展项目,全力打造“最美绿色长江经济带”,谋划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重点项目23个。先后实施了沿河北路污水收集工程、芦河港生态修复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7亿元。

碧水蓝天,是百姓的心愿;清渠长流,是群众的期盼。大气环境整治、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一个个生态环境改善的喜报频频传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浠水结出了丰硕成果。让环保扎根现在,用绿色昭示未来。浠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为实现黄冈现代化增添新动力。

(黄冈广播电视台记者 邹建勋)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309/f7318579dd4d45a09ff291cc8d3e6c9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