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浠水县借力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契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随着茅江港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建设快速推进,河港两岸正在重展新颜,
“这个像铁笼一样的东西,是我们河道护坡中的格宾石笼,后续的话还会在河道这边种植水生植物,然后在岸边种其他的一些植物,通过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浠水茅江港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现场负责人 冯文武告诉记者。
茅江港位于浠水县巴河镇,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沿途涉及6个村、7400多人。十余年前,茅江港沿线村组无序发展养殖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在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在安装河滨带的护坡、铺设草皮植被。
今年2月份,总投资2825.33万元的茅江港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项目开始动工建设,项目通过施源头水质提升、河滨生态隔离缓冲带建设、旁路人工湿地净化等工艺,在削减入河污染负荷的同时,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升流域生态稳定性。
目前,已经完成了源头水质提升工程的曝气机的安装,然后还有90%以上的格宾石笼的安装,现在仅剩2号湿地这边还有一部分水生植物没有进行安装种植。
项目实施后,该地区的水体、土地资源将得到合理利用,可增加蓄水能力2.9万立方米,每年可减少4万吨的泥沙进入长江,有效地缓解COD、的氨氮、总磷等污染负荷,茅江港流域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居民生产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
在实施茅江港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项目的同时,沿线村组还借力项目建设契机,广泛发动群众,用活用好“共同缔造”方法论,一批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乡村已见雏形。
浠水县巴河镇太子山村村民谈大祥笑眯眯地告诉记者,茅江港过去杂草丛生、水质较差,通过小流域治理岸边绿了,水质好了。
近年来,浠水县积极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将“治山、治水、治河、治污”有机结合,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07平方公里、治理河道4.797公里、新增绿化面积约26.03平方公里。
黄冈广播电视台记者:童话 邹建勋 龙海
编辑:孔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