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黄冈生态环境,这场新闻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2023-10-25 09:58  

10月24日,我市召开2023年黄冈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的相关情况。

发布人

贺安民  黄冈市政府办四级调研员

邓中麟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愿明  黄冈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

田晓明  黄冈市经信局二级调研员

张   攀  黄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中心主任

主持人

蔡志勇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黄冈市政府办

四级调研员 贺安民

介绍黄冈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

2016年以来,中央和省级对我市共开展了6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了督察报告5次,指出了200个问题,近期结束的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尚未反馈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历次督察意见反馈后,第一时间启动整改方案编制工作,对反馈的问题逐条逐项进行梳理、研究,推动工作到位。从问题类型看,5次督察共涉及水污染71个、大气污染14个、土壤污染9个、生态破坏14个、其他问题92个;从整改责任来看,涉及11个县(市、区)和46个市直单位。为推动问题整改,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从严从细制定《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清单》,坚持一个问题一套整改方案、一名责任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抓到底。在各责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整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3年9月底,全市200个反馈问题共完成179个,达到序时进度17个;5次督察交办的1264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办结率达到100%。

总结近八年的整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扛牢政治责任,高位推进整改。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的动员会,部署督察整改工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整改推进情况。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担任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深入一线调研督导整改工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整改工作专班,负责具体推进整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地方立法,推动出台《黄冈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黄冈市白莲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黄冈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研究制订《黄冈市武山湖太白湖龙感湖保护条例》,进一步完善地方环保法规体系。市政协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连续开展民主监督。市纪委监委机关稳慎精准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的问题责任追究。

二是聚焦重点难点,务实推进整改。全市各地各有关单位按照整改方案,全面落实整改责任,紧盯重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整改,确保解决问题。针对督察反馈的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市经信局出台《关于加强磷石膏综合治理促进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以消定产”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推动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截至目前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50.48%,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可期。针对督察反馈的遗爱湖水质提升问题,市生态环境局推进实施以管线调蓄和智能分流、湖内清淤、生态修复、智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遗爱湖水质改善明显,今年以来持续达到Ⅳ类水质标准,通过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验收。针对督察反馈的石材产业生态破坏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摸清底数,关闭整合一批饰面石材矿山,按照“一矿一策”制定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针对督察反馈的生活污水管网历史欠账较多问题,市住建局组织编制《“十四五”黄冈市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黑臭水体治理攻坚行动,2023年以来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118.19公里,谋划实施7个县(市、区)污水处理厂新(扩)建,计划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针对督察反馈的湖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市水利和湖泊局多措并举,编制修订《黄冈市湖泊保护总体规划》,完成并批复全市114个湖泊保护详细规划以及涉湖7个县(市、区)湖泊保护总体规划,推进湖泊生态保护与修复。另外,麻城市、武穴市积极履行属地职责,扎实推进国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白鸭山、祥云(集团)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提前实现销号。

三是加强工作督导,促进整改落实。市整改工作专班建立 “每周盯办、每月调度、双月交账”超常规工作机制,对整改进展缓慢、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通报、约谈、督办函等方式,及时督促责任单位加大整改力度。运用督察信息管理系统,每月对整改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清单化调度和分析研判。市直十个督导工作组定点包保县(市、区),常态化开展督导指导,推动问题解决。

四是加强市级验收,严格销号程序。细化市级整改验收工作任务分工,规范市级验收销号审核流程。明确规定所有督察问题由各县(市、区)自行验收后,由市级牵头部门组织配合部门进行市级验收,验收通过后对外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最后由市政府政务督查室实地复核,确保督察整改成效得到公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求“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我市深入推进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发挥中央环保督察利剑作用等重要论述,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体推进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

一是统筹推进督察整改。坚持要求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加强定期调度和检查督办,统筹推进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警示片问题整改,确保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二是严格整改验收销号。进一步规范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责任、标准和流程。指导各地、各单位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整改工作要求,严防不讲标准、不求质量和虚假销号等情况发生。

三是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以督察整改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努力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与自然更和谐、人民生活更幸福的美丽黄冈。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

党组书记、局长 邓中麟

介绍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

在市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的统筹部署下,按照《推进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年度工作方案,推进遗爱湖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完成遗爱湖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任务,并通过了省级验收。

从监测结果看,通过开展系统治理,遗爱湖水质大幅改善。2022年9月16日湖内首次消除劣Ⅴ类,同年12月湖水总磷浓度平均值达到IV类标准;2023年1-9月遗爱湖水质稳定在IV类,部分区域水质甚至达到Ⅲ类、Ⅱ类。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党政同责,高位推进问题整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二是优化治理方案。

三是高位调研督办。

(二)坚持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整改措施。一是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投资7.78亿元,实施以管线调蓄和智能分流、湖内清淤、生态修复、智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建成15座沉井、8.1公里顶管、4处智能分流井和1座末端泵站,生态清淤43.45万方,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137.3万平方米。2023年6月29日,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二是开展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彻底排查环湖入湖排污口(含雨水排放口),对排查出的问题加强整改,对雨水排放口严格监管,确保对各排口有效管控到位。常态化开展“回头看”,防止已整改的排污口出现反弹。三是排查整治城区污水管网及提升泵站。完成城区地下管网普查及检测,已探测270.3公里,排查254.8公里;完成淤积超过30%的管网清淤59.06公里、箱涵560米。完成环遗爱湖9条道路管网功能性和结构性缺陷修复851处。将遗爱湖污水处理厂扩容2.5万吨/天,目前日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四是加强湖区生态环境管控。每半月对环湖陆域开展一次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每天确保8条船、16名作业人员对湖面进行巡回保洁,防止垃圾、死鱼等杂物污染水质。五是加强水质监测。湖内设置15个监测点位,每月监测1次,必要时增加监测频次,及时掌握湖内水质状况,为湖泊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六是落实湖长制。定期组织开展巡湖,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加强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湖泊面积不萎缩、功能不退化,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下一步,持续推进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做好已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调度和管护。充分利用管道调蓄功能,科学调度应对强降雨。加强水生植物管护,通过“以草治水”,显著提高沿湖岸带景观,还原遗爱湖灵秀之美。二是推进沿湖雨污分流改造。加快遗爱湖治理EOD项目工程,实施环湖雨污分流管网改造,进一步提升遗爱湖水质。三是持续做好日常巡查管控,及时打捞湖面垃圾,保持湖面清洁。加强湖区雨洪排口监管,发现有污水入湖,及时处置。

黄冈市水利和湖泊局

党组书记、局长 吴愿明

介绍龙感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

黄冈是湖泊大市,龙感湖是黄冈市第一大湖泊。由于过度围垦、围网养殖、工农业及生活污染等影响,龙感湖水质长期不达标。近年来,我市以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系统谋划、综合治理推进龙感湖水质提升工作,龙感湖水质得到逐步改善。根据检测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龙感湖国控断面水质为IV类,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水质改善明显,主要污染物总磷下降23%。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压实龙感湖湖长制。坚持“三湖”联治,三地一体推进湖长制落实。今年以来市、县、乡三级湖长共计巡龙感湖143次。积极落实河湖长制“四联”机制,会同安庆市印发《关于建立龙感湖河湖长制联席联巡联防联控的通知》。开展打击龙感湖区涉水企业违法排放专项行动,今年共排查涉水企业72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起。

二是加强工程治理。先后投入3.87亿元实施了武穴市武山湖入湖口治理工程、黄梅县王桥河引水调水工程等项目。积极开展项目谋划,谋划了总投资1.41亿元的龙感湖流域老县河综合治理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纳入我省地表水污染防治储备三级项目清单,正在申请中央补助资金。

三是强化水资源调度。持续推进武穴泵站等三湖地区泵站建设。持续实施河湖生态基流泄放,上半年“三湖地区”大中型水库累计泄放生态流量2000万m³,有效增加河道生态环境用水量。常态化开启黄梅县新县河王窑闸对老县河进行源头补水,今年以来累计补水259万m³。适时开启黄梅县瞿家闸从梅济港经连通闸引水至王大圩港、东西港,有效促进内港水体循环,今年以来累计补水约750万m³。

四是推进畜禽养殖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因地制宜推广粪肥还田综合利用技术模式。截至目前,累计粪肥还田12.76万吨,还田面积10.02万亩。推广“三新”技术面积3.2万亩,建设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点6个。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对2130亩次集中连片养殖池塘实行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

五是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印发了《2023年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提升行动工作要点》。黄梅县完成了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扩建和出厂水IV类提标建设。武穴、黄梅、龙感湖投入1000万元,新建污水管网5公里,改造老旧污水管网4.6公里。黄梅县实施了县城王桥河、月桥河整治工程。

六是创新流域治理举措。在“三湖”地区建立水质自动监测体系,建设1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龙感湖主要入湖支流水质情况。推动建立“三湖”地区水生态补偿机制,落实补偿资金2400万元,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倒逼涉湖三地(武穴市、黄梅县、龙感湖管理区)加快治污。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底线,把水生态保护作为控制红线,持续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共同缔造美丽幸福河湖,确保河湖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


黄冈市经信局

二级调研员 田晓明

介绍武穴祥云磷石膏

环境整治及综合利用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精神,持续做好磷石膏综合利用建、管、用“三篇文章”,全面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提升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率。

一是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磷石膏综合治理促进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磷石膏公路基层材料试验研究应用工作方案》《黄冈市磷石膏建材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关于“以消定产”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定重点任务分工,细化职责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全面压紧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二是全力推动磷石膏综合治理项目建设,2022年率先在全省建成运营200万吨/年磷石膏无害化改性项目、湖北鑫天宏公司一期10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和华新水泥年处理100万吨磷石膏项目,华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0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祥云集团100万吨磷石膏无害化浮选项目正在试生产,祥云股份与湖北长江资源循环利用及装备创新有限公司合作的10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亚东水泥10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建设。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和无害化项目累计达11个。

三是加大奖补支持力度,累计争取省级磷石膏综合治理专项资金支持项目10个,获批奖补资金2395万。市县两级兑现综合利用补贴1148万元,有力促进了磷石膏产品在市政工程、房屋建筑、公路工程等领域推广应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已达到50%,预计全年可达到60%以上。

二、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推进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遵循转型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跨市发展和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化肥和化工两大产业“双轮驱动”,构建磷化工、硫化工、氟化工、煤化工四大产业板块,着力推进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5月,总投资约255亿元的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10月27日即将在武穴市召开全省市政道路用大掺量磷石膏观摩交流会,推广应用我市磷石膏绿色建材产品。祥云集团与武汉工程大学共建的省级磷氟精细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即将挂牌运营。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压实责任,对标年度目标任务,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高水平监管,按照“控制增量、消化存量、逐步平衡”的原则,做好磷石膏综合利用和治理工作,推动磷石膏绿色化转型,答好磷石膏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长江大保护这份“优秀答卷”。

黄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生态修复中心主任 张攀

介绍麻城市白鸭山石材

开采行业环境整治情况


一、工作成效

(一)环保督察持续达标。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涉及麻城石材产业的6个问题已整改销号5个,剩余“第57号问题”已通过麻城初验、黄冈自验,待省级验收后可销号。去年12月,我市国家长江警示片整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今年4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认为“麻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7月8日,生态环境部华南督察局表示“矿区整改成效很好”,认为麻城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二)环保整改催生产业变革。近三年来,白鸭山矿区累计投资3.5亿元,完成矿山复绿5400余亩,基本实现“应绿尽绿”目标;投资1.2亿元,打造带防护栏的高标准示范路13公里,矿山清洁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三)产业质效持续优化提升。2022年,165家规上石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1亿元,占麻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1.1%,税收突破10亿元,带动直接就业近5万人。今年1—5月份,新增规上企业13家,总数达到178家,实现产值87.73亿元、税收5.1亿元。华建石材进入全省上市后备“金种子”名单。

二、主要做法

(一)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以理念之变催生思路之变。

一是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压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守牢生态环保底线。二是坚定绿色发展之路。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石材产业发展始终,以理念之变引领发展思路之变。三是强力推进问题整改。黄冈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主要领导先后多次视察指导白鸭山矿区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麻城市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先后派驻10名县级干部、24家单位、206名党员干部,进驻矿山和园区,“五天四夜”连续奋战,着力整治突出环保问题。

(二)整体推进系统整治,以精准之策提升治理之效。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治水”。在全国石材矿山率先建立污水治理“三级截污”系统。在一级开采源头,安装26座废水循环利用处理站,配套建设拦沙池、沉淀池和清水池,实现生产用水循环利用。在二级流域途中,新建、改建17座污水处理站,成立专业水系治理公司,新建4个循环池,常态化进行库汊清淤。在三级下游卡口,完成麻溪河水质提升中心扩容升级,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二是坚持综合施策“治尘”。全行业共投入整改资金近5亿元推进技术改进,推进大切车间、车辆冲洗设备、“清水切割”改造,硬化荒料堆场5万多平方米,对荒料运输车进行编号管理,引导石材企业购入新型罐式尾粉运输车450台,杜绝道路抛洒扬尘。三是坚持精细管理“治园”。建立“红黑榜”制度,引导园区企业引进环保设备200余套,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173个,引进专业保洁公司提供常态化服务。四是坚持市场思维“治粉”。招引培育5家尾粉处理企业和6家边渣尾料处理企业,实现尾矿资源的深加工处理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杜绝尾粉污染。

(三)科学推进生态修复,以机制之新凝聚合推之力。

一是健全规划制定实施机制。聘请中国环境科学院等专业机构,严格对标绿色矿山创建标准,编制实施创建工作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健全生态修复投入机制。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修复式治理”等方式,加大生态修复投入力度。三是健全采矿权整合机制。编制实施矿权整合规划方案,将白鸭山矿区现有11宗采矿权整合为8宗,进一步规范矿山开采秩序,优化矿山开采布局,强化源头治理。四是健全常态巡查机制。建立环保、林业、应急、自然资源、科经、公安等部门联动监管机制,每季度对石材企业开展一次生态修复、安全生产等综合检查,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

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和生命线,按照“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运输、循环利用”的思路,全面系统深入开展石材行业生态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石材产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黄冈广播电视台、黄冈日报等省、市级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来 源:黄冈广播电视台记者 熊文博 吴佳黛

编 辑:孔   紫

编 审:陈   兰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310/0747b6bd937b6bad3246cd8f84eb07ee.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