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山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3-10-30 09:06  

建设中的潘口抽水蓄能电站。王俊摄

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命名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公告》,全国53个地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湖北省两地入选,竹山县名列其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旨在推进生态文明供给侧模式创新,打造绿色惠民、绿色共享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模式,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样板。

近年来,竹山县立足“建功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的目标定位,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七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园林县城、全省首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十堰市率先入选全省首批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示范县创建单位之一。

以“两山”创建为契机,竹山县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不断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以生态有机农产品、中药材、清洁能源和生态旅游为主的“两山”特色转化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具有竹山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打造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的“两山”转化示范样本。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护好绿水青山。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深入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2021年省级生态环境以奖代补资金综合考评中位居全省县级层面第一。2022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7.5%;地表水考核断面、地下水监测点位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全县无污染地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域推进国土空间绿化,全县完成营造林7万亩、林相季相改造8.22万亩、义务植树120万株、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管理2.98万亩,进一步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质量。

聚焦生态产业发展,壮大金山银山。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立足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相继出台了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光伏等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30万亩,食用菌种植规模达2600万袋,中药材、烟叶基地面积分别稳定在5万亩、2.5万亩以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927家,农产品加工年产值突破85亿元。全县建成光伏电站55座,水电、光伏发电装机近90万千瓦,清洁能源年发电量超过20亿度、产值达10亿元。绿松石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亿元。太和梅花谷创成国家4A级景区,圣水湖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九华林舍、五福山水农创产业园、刘家山茶旅融合示范区、西河研学基地等建成运营,成功入选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为打造百亿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增添新动能。

今年以来,竹山同步推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将继续实施一批“绿水青山”管护项目、“金山银山”转化项目、“富民惠民”配套项目、“长效机制”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全域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全力谱写美丽竹山、富裕竹山新篇章。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310/4f2c3efa618e5aaf165309977b18daf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