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额度没用完,再不花,浪费了?真相是……

2023-12-21 11:09  

“医保门诊统筹额度再不用完,12月底就要‘清零’了”“要抓紧时间用,不然白白浪费了”。近期,网络上流传着诸如此类的信息。这些消息不仅让市民感到困惑,甚至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

一些参保群众考虑到门诊报销额度还没用完,担心过了12月31日,今年的个人统筹报销额度就得作废,于是,不少人开始突击买药,不管需不需要,都想先买了囤着。那么,年底“突击”买药,真的占了便宜吗?问政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近日,襄阳市问政记者在走访市区多家药店时发现,买药的市民陡增,不少人是为了用完医保门诊统筹报销额度,而赶在12月底前到药店突击买药。

药店工作人员提到共济,是指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该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在职职工门诊统筹每人每年最高可报销2700元,退休人员门诊统筹每人每年最高可报销3100元。

而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职工门诊统筹,是职工门诊共济改革的一个重要配套措施。

简单地讲,职工医保基金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两部分,过去个人账户主要用于保障日常的门诊和购药;统筹基金主要是住院报销,也包括门诊慢特病、双通道购药等参照住院支付的报销。

这样最大的弊端是,很多健康的年轻人个人账户基本不用,资金大量沉积。而医保本身就不是储蓄,而是要发挥共济作用,让需要用的人能够多用一点,能够更多解人所难。于是,就启动了职工门诊共济改革,增设职工门诊医疗的统筹基金报销。

同时,为了更好方便患者就医购药,明确患者可凭合规处方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同样纳入报销。目前,襄阳市有2064家药店开通了门诊统筹购药,对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在职职工最高可报销70%,退休人员最高可报销80%。

市医保部门表示,参保群众对于“清零”的误解源于对医保政策的不了解。实际上,医保统筹额度并不是指个人账户余额,而是指一个自然年度内医保基金可以支付的医疗费用上限。这个额度是根据医保基金收支情况和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的,与个人账户余额无关。因此,不存在所谓的“清零”问题。

市医保部门提醒,门诊统筹医药费用报销是一项利好政策,但参保人也不必抱着“薅羊毛”“不用白不用”的想法盲目消费,因为买这些药自己至少要负担30%,这意味着买1000元的药自己至少要负担300元,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理性使用。

另外,如果没有专业医生的指导,随意吃药很容易吃出毛病。而且药品都有保质期,过了保质期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也是浪费。

问政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促使市民年底突击购药,一些药店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2月18日上午,问政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药店,发现药店不仅在门口循环播放报销政策的宣传语,货架上的许多药品都贴有“在职职工报销70%,退休员工报销80%”的标识。在樊城长汉路一家药店,一位市民听说要买的药不能门诊统筹报销,正想离开,又被药店工作人员给拉了回来。

问政记者在襄城一家药店暗访时,也被药店工作人员游说让记者刷职工医保门诊共济购买药品。

对少数参保人突击购药,药店年底“促销”的行为,市医保部门也早已关注。

胡杉介绍,为了堵住药店“促销”行为,他们派出3个督导组每天对全市2604家药店进行督导检查,对使用门诊统筹基金实行全方位监管,防止医保基金“跑冒滴漏”。

同时,从报销程序上严格把控,即:使用门诊统筹看病购药需有医生处方,所购药品必须是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定点医药机构应严格校验参保人身份信息。然而,问政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对于这一规定,一些药店却在变着法地违规操作。

市医保部门表示,对于部分药店的“变相促销”“诱导购药”,甚至违反操作售卖药品行为,医保部门除会取消其医保门诊统筹资格外,还会对其进行严格处罚。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312/61cdf3b6b4aeb9ac1ef79409bc1542c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