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民政厅对照《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经过认真组织评审,将15个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试点方案可行的县(市、区)确定为全省“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单位,黄梅县成功入选,试点主题为加强乡村地名命名更名。
黄梅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素有“鄂东门户”之称。因建县历史悠久,2018年12月被授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黄梅历史底蕴深厚,拥有黄梅戏、禅宗祖师传说、黄梅挑花、岳家拳等4张国家级“非遗”文化名片和黄梅青虾、黄梅禅茶、黄梅鱼面等6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现有国家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
近年来,黄梅高度重视地名文化建设工作,着力推进地名命名管理服务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唤醒传统地名,助力全域旅游。精彩亮相城区地名标识,完成县城区道路新增道路命名和标牌设置工作,一大批传统地名在路牌标识中得到彰显;唤醒焕新乡村传统地名,有意识地将已消失的、富有文化内涵的老地名予以“唤醒”,作为行政村区划调整拟命名首选,促使历史久远、品位较高的老地名得到焕新利用;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实施“一线协商·口袋公园命名”调研活动,广泛听取民意、吸收民智、问效于民。二是弘扬红色地名,赋能乡村振兴。开展红色遗址遗迹专项调查,充分挖掘整理红色地名资源,打造一批红色村庄;开展红色地名文化宣传行动,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将地名文化有机融入红色村庄、红色革命纪念地,为乡村振兴铸魂;开展《红色地名故事》有奖征文活动,高质量出版《黄梅县地名志》《黄梅地名故事》。三是点亮智慧地名,构建和谐边界。联合安徽省宿松县,共同打造了以独山镇东观村和佐坝乡梅园村为试点的智慧地名地址服务示范区,携手打造高质量的皖鄂边界地名文化墙。
下一步,黄梅将围绕试点主题,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通过加大命名力度、多起新时代好地名、编制地名方案等,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地名基础;通过地名标志设置维护、打造特色地名标志等,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推动城乡地名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讲好群众身边的地名故事、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地名文化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采集上图、规范使用、创新“一张图”服务,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通过创新乡村地名应用场景、推动地名标识品牌建设、提升社会群众参与度,推动地名文化助力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