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孙海洋之子孙卓被拐案开庭,拐卖儿童的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严厉惩处。寻亲家庭,这个特殊的群体再次牵动亿万人的心。
在这起奇特而复杂的拐卖儿童案件中,华中科技大学“AI宝贝:让寻亲不再孤单”技术团队以图像修复技术为手段,助力公安干警侦破此案,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一部由黄渤、张译、郝蕾、赵薇主演的故事片《亲爱的》,讲述了一个年迈的父亲因失去亲生儿子而陷入精神和生活双重绝境的故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那个看着别人找到孩子,自己却只能绝望哭泣的父亲―韩德忠,其原型就是丢失孩子已经7年的孙海洋。
2007年10月,孙海洋夫妻带着3岁的儿子孙卓离开湖北荆州来到深圳闯荡。夫妻俩在白石洲沙河路上租了个铺面卖包子,夫妻俩勤劳苦干,手艺也不错,而且所在地段人流量大,因此生意兴隆。
10月8日,孙海洋把儿子孙卓送到隔壁的沙河中心幼儿园。10月9日晚7点半,孙卓写完作业吃完饭,就跟爸爸说:“爸爸,我出去玩一下。”然后孙卓就在包子铺的门口玩耍,妈妈在店里面切葱,孙海洋躺在店里的床上小憩,居然睡着了,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儿子还没有回来,他急忙出来寻找,一位邻居告诉他:“孩子被一个拿着糖果的男子领走了!”孙海洋一路追过去,一口气跑了十几公里,也没有追到儿子。
第二天,孙海洋印了寻人启事四处张贴,但没有任何线索,直到第六天,他才意外发现他家附近的小超市门外,有一个监控探头。监控录像里,孙卓穿着沙河中心幼儿园的黄色园服,小小的乖巧模样,跟着一个提着皮包的陌生男子离开,这是孙卓最后的身影。
2020年3月,由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博士生盛建中发起,成立了“AI宝贝:让寻亲不再孤单”项目团队。团队在朱盈盈、陈传波、薛春等老师的指导下,集中了张少云、王嘉润、孔舒婷、马睿、武顺天、贾智勇、徐志良等优秀学生。他们针对拐卖儿童犯罪的现实特点和破案难点、重点,创造性地将图像修复技术应用到案件侦破和志愿组织寻亲过程当中,研发出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软件系统,即“AI宝贝:应用于寻亲的图像高超分辨率系统”,有效解决了寻亲过程中“人脸不够清晰”这一关键问题。
根据孙海洋提供的孙卓幼儿时期的照片、孙海洋年轻时的照片,以及从监控录像中提取的画面,盛建中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寻亲系统,成功修复了孙卓及其父的照片,为公安机关最终寻回孙卓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谈起研发初衷,项目负责人盛建中不无感慨地介绍,用AI技术修复走失儿童照片的想法起源于2020年。当时,还在读博士的AI宝贝志愿服务队队长盛建中偶然看到了一条寻亲信息,但信息中提供的照片却特别模糊。“这样的照片,也许那个孩子就在身边也无法辨认出来。我是学数字图像处理的,就想着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帮丢失儿童的家长修复图像,获得清晰的照片。”
项目团队成员回访孙海洋。
不过,研发图像修复算法需要构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光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很多同学看到盛建中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也主动加入进来。盛建中和团队花了半年时间集中攻关,终于研发出一套图像修复人工智能技术,具体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全局修复技术,即利用算法模型进行全局性修复,目的是把人脸缺失的大块部分补齐。第二部分较第一个更加精细,叫人脸增强技术,主要运用智能生成技术将人脸的细节修复清楚。第三部分是高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利用这一技术,照片的像素更大、辨识度更高,满足了扩印的需求,为寻亲提供更直接、更清晰的人脸参照。
根据国际通用的图像质量评分体系,“AI宝贝”团队拿到的原始图片很多只能达到1分到2分(满分为5分),特别模糊,有些图片甚至完全无法辨认。但经过团队的修复,图片质量能达到4分、5分。一张模糊的人像图片输入系统几分钟后,修复好的图片便自动生成,人像五官清晰度与分辨率大幅提升。走失儿童的家长可以把孩子的照片打印到衣服上,或者打印成巨幅海报张贴。
除了修复照片,盛建中和志愿者们还搭建了社会寻亲模式。他们积极联系公安机关、公益组织等开展合作寻亲,提升技侦寻亲的准确率。为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对寻亲的高度关注,他们还把修复后的高清晰度照片制作成寻亲胶带,在快递包裹上使用,并设计制作了寻亲明信片、寻亲短视频等,尽可能地扩大寻亲信息的扩散范围和覆盖面,将家庭寻亲变成社会寻亲。截至目前,盛建中团队已经为1000余名失踪儿童修复照片,借助图像修复技术,11名失踪儿童被成功找回。
近日,在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大赛和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比赛中,该项目和AI宝贝志愿服务队分别获得金奖。
项目团队的年轻人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
未来,盛建中建议在帮助寻亲的同时,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实校内志愿服务队伍。他呼吁更多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都加入到寻亲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以寻亲为本,培养人才。”这是“AI宝贝”团队科技寻亲背后的深层意义,也是团队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让创新助力寻亲,让科技温暖人心。
来源:《中国志愿》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