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龙年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
位于红安县永佳河镇的
黄冈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曾福窑传统土法龙窑
今天开窑啦!
二月二“龙抬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这一天,窑工们起早来到工厂忙碌,预示着新的一年农事活动已经开始了。
黄冈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福陶器加工厂负责人曾启明说:“这是烧的土炉子,麻城客户定做的,1150度的温度,烧了两天两夜。”
在红安县永佳河镇尾斗山村,至今仍保留着传承千年的制陶技艺,其制作工序繁多,全靠熟练的工匠凭经验手工完成。
在历经40多天的备料、拉胚、晾胚、装窑、烧窑等一系列程序后,今天终于迎来了开窑的精彩一幕,一场泥与火的智慧结晶就此完成。
曾启明说:“希望更多的朋友来了解我们土窑烧制技艺,我们在2024年会做得更好。”
一个个造型精美,洋溢着古朴气息的生活陶器,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来。2024年,陶艺研学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旅游沿线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节令之美,融欢笑于自然。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日子里,愿所有人都能抬头皆美好,所遇皆温柔,如红安百年龙窑一般红红火火,薪火传承。
龙窑又称长窑,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筑,以斜卧似龙而得名。
龙窑出现于商代,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至东汉晚期结束了陶瓷同窑合烧的状况,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窑。早期龙窑一般长十几米到二十几米,到了宋代龙窑长达五六十米,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七八十米,一次可装烧二万件瓷器,对当时瓷器的发展起很大作用。龙窑逐渐增长,各朝的倾斜度和结构也不断改进,使龙窑烧成效果不断完善,宋、元时期的龙窑出现了一种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所谓的“分室龙窑”。直至当今,南方有的地区仍然在使用龙窑烧制陶瓷器。
来源:最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