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生态》 山区小县“绿富美”---“两山”转化的罗田实践

2024-04-12 18:00  

绿色,是罗田县的底色,也是其最大的优势和品牌。近年来,罗田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以生态产业为动力,开辟出一条融合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去年,罗田县更是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记者闻逆:大别山优质的生态孕育了好山好水,走进骆驼坳镇夏坳村,连片的群山成为天然的草场,那么吃着中药材喝着山泉水长大的黑山羊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夏家坳村,这个藏匿于大别山脚下的小村落,为黑山羊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熊小瑞的山羊在这里自由漫步,更品尝着山间丰富的中草药。

罗田县骆驼坳镇夏家坳村黑山羊养殖户 熊小锐:它是百草羊,它喜欢吃各种各样的草、树叶,那个草里面含有中草药成分,它吃了之后对身体预防疾病方面有很大的好处。

在这样优越的生态环境下成长的黑山羊,无论是品质还是健康状况,都显得出类拔萃。

罗田县骆驼坳镇夏家坳村黑山羊养殖户 熊小锐:生活确实比以前好多了,每年有十几万块钱的收入。

在罗田,有一大批像熊小瑞这样的黑山羊养殖户,2023年,全县黑山羊的养殖数量突破到18.68万只。黑山羊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当地坚持“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现产业升级,罗田黑山羊已成功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


2023年11月,在盒马举行新零供大会上,湖北锦秀羊成为第二批“盒品牌”19家供应商之一,湖北仅两家企业上榜。短短几年时间,锦秀羊成功跻身中国头部鲜羊肉品牌。

湖北锦秀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徐双: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光一个羊肉串的单品,单月就可以破百万的销售。

在此之前,大别山黑山羊只能卖到省内,且以冻品生意为主,和盒马共创鲜羊肉后,大别山黑山羊从冷冻肉升级为鲜羊肉销往全国。同时“锦秀羊”品牌系列鲜、冻羊肉产品在京东、天猫等线上线下零售渠道火爆销售。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2.85亿元。

湖北锦秀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徐双: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国20个省市进一步做线上线下的推广,让鲜美食材走进千家万户,让美好生活遍及深山农家,全力打造“湖北一只羊”争做“中国鲜羊肉第一品牌”。

此外,罗田县还积极拓展电商领域,通过建立特色助农直播基地,促使本地农产品更好地与市场对接。目前,已在骆驼坳镇、平湖乡、胜利镇等乡镇建立26个特色助农直播基地,2023年网上交易额达到惊人的30亿元,其中农产品交易额14.28亿元,直播电商销售额2.8亿元。

黄冈市生态环境局罗田县分局 党组书记、局长 宋彦:拓展“两山”路径,坚持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成功打造了“罗田样板”。紧盯“两山”转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壮大生态经济,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得到了稳步提升。


记者 闻逆:一走进九资河镇戏曲文艺街区就可以感受到这里的戏曲文化氛围浓厚,吹拉弹唱声是不绝于耳,这里几乎每天都有戏曲表演。


罗田县九资河镇三胜民乐团京剧组组长 罗先志:我们演,他们(游客)到处看,带动旅游发展,以后计划人(数)慢慢扩大,争取把我们这个百人乐团重新建立起来。

九资河镇是戏曲大家余三胜的故乡,其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以深厚的戏曲文化为基石,罗田县投入近亿元,在九资河镇打造成鸠鹚古邑文旅休闲街区,使之成为文化与旅游交汇的亮点。

罗田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志鹏:我们建设了康养主题酒店、招引非遗传承业态、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及旅游产品包,打造出文化旅游新业态。目前,我们正在围绕京剧,开发京剧研学游课程,让更多的孩子沉浸式感受我们大别山的文化魅力。

除了戏曲文化,九资河镇还是全国闻名的“三宝”小镇,当地依托茯苓、天麻、杜仲等道地中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膳、医疗保健等医药关联产业,形成“中药材+旅游”的发展模式,带动片区经济振兴。去年,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药材交易市场开市,首日交易额达200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

罗田县农投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瞿小飞:交易市场的火爆开市,中药材的价格相比前一年上涨将近50%,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今年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30%,预计能达到24万亩以上。

有了好平台,中药材交易“大动脉”畅通,助力药材走出深山,拓宽群众致富路。春耕时节,中药材种植户们忙碌于田间地头。

罗田县大河岸镇种植大户 张金艳:我对这个事非常有信心,今年种植的好了,明年我准备扩大规模种植100亩。

“以文兴旅、以旅带药、以药促产、以产富民”。九资河镇还规划建设了环天堂湖健康休闲骑行步道和红色研学游线,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的内涵和价值。

罗田县九资河镇人大主席 周胜武:打造“鸠兹秘境 康养天堂”为品牌的全国药旅融合发展样板区。探索总结独具革命老区特色的乡村振兴经验模式,以共同缔造的理念组织发动群众,探索多种形式的运营模式,实现联农带农强村富民。


在罗田农业智慧园农业产业大数据中心,智慧大屏上记录着罗田县特色农业产业的详细信息。以板栗产业为例,通过智慧大屏可以实现生产基地、生长环境及过程的可视化和产品的质量溯源。

罗田县大别山博览体验中心讲解员 李婷:在生长可视化中,我们消费者可以看到我们的一个板栗是在我们绿水青山的优质环境中生长成熟的;消费者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一个二维码,能够查看到我们板栗的全部生长信息,能够让消费者购得放心,买得安心。

农业智慧园的功能可不仅仅只是这些。这里还有农产品博览体验中心、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电商直播中心等多个功能性区域。

电商直播中心可以为网络主播免费提供直播设备、技术指导、人才培养、优质的供应链等服务。

山里香甄选主播 胡云胜:作为新农人也希望把我们全县的这个农产品,通过这个直播电商这个渠道推广出去。

罗田县农业智慧园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5.87万平方米,园区将大数据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有效融合,推动传统农业等方面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辐射带动区域特色产业整体质量提升。

罗田县农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初明: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推动我县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奔赴,使我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促进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落实种业发展蓝图,罗田县因地制宜开展,走出了一条山区农业生产“新、特、优”之路。

罗田八山一水一分田,形成了一个个相对隔断的生态空间。得益于这里优越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制种基地从2021年的1200亩增长到了2023年的近7000亩。

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罗田基地现场负责人徐应良:基地经过三年发展,重点的培育的红莲型杂交水稻名种“珞红优1564”“易两优311”测产量亩产分别达到553斤、430斤。

据介绍,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年出口份额中,“红莲稻”占比最大,全球推广面积超过4.5亿亩。目前,已有北京等地的9家制种公司前来洽谈,并小范围试种,预计2024年罗田县制种面积将扩大到1.5万亩。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武汉大学教授 朱仁山:2023年我们罗田河铺基地的种子普遍获得了高产,大家的收成也是非常好的,我希望这个基地能够为我们国家的种业安全,为湖北的种业安全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好生态还让罗田以抽水蓄能为核心、以光伏发电和“动力电池”为重点、以风力发电为突破口,全力打造中部地区“风光水储”一体化新能源产业示范县有了更大底气。

记者闻逆:苍葭冲曾经是罗田县三里畈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依托大别山区秀美的自然资源和千年古县的文化资源不断壮大生态旅游经济,现在已然成为乡村振兴中荆楚家学第一村。

步入苍葭冲的拓印小院,一幅幅精美的拓印作品让人目不暇接。每逢研学活动旺季,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和学生络绎不绝。

罗田县苍葭冲拓印小院 雷锦环:我就带他们到外面去采树叶,教他们怎么做,没想到树叶能挣钱。我以前在外面打工,现在在屋里可以照顾老公照顾孩子。

拓印小院的运营得益于村里的合作社。2023年,苍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实现了30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苍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名誉理事长 丁汗平:提取10%(收入)作为社里福利基金,提取30%作为发展基金,再提取10%上交村里集体,再就是50%作为分红。

苍葭冲是一个只有95户群众的小垸落,2016年群众自发成立合作社,把祖屋、古树、闲置土地作为合作社的集体资产,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整治改造。

罗田县苍葭冲村民 张俊琼:比城市里还热闹些,现在亭子也有,大草坪也有,我们住着感觉特别舒服。

几年下来,没有大拆大建,参天古树和各个时期的土坯房、青砖房、红瓦房、砖混房全部保留下来,新建的别墅、民宿、露营基地依山傍水,是一座活化的大别山农村建筑博物馆。同时,深入挖掘荆楚“家学文化”,一户一业发展研学旅游,实现资源有效转化。

罗田县苍葭冲村民 邱爱平:塆里搞得好,游客也多了,我就想着开了个小店,在家里带孙子啊,搞个民宿啊,增加一点收入。

苍葭冲的发展不仅吸引了“老村民”的回归,还吸引了不少“新村民”的加入。他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创意,为这个小山村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苍葭冲村民拾野 大树下主理人 朱紫光:这个咖啡厅就是和村一起共建的一个文化书房,暑假的时候孩子们会来这里帮客人冲咖啡,然后会在这里写作业,会在这里看书。

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当前,罗田正深入挖掘“两山”转化的经典案例,打造“两山”转化促民生的实践典范,让“两山”转化更可持续。

罗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胡桂:一是巩固“两山”创建成果。持续实施好流域综合治理,建设武汉的“后花园”和回得去的“罗田老家”。二是深入开展绿色创建。力争今年新增省级森林城镇2个,建成 75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做大做强板栗、中药材、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全面叫响“一见如故乡,罗田是老家”旅游品牌。

以生态之优促发展之变。罗田县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中药材+”发展、科技赋能现代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四种“两山”转换模式。人与青山两相谐。坚定不移保护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罗田必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活更美好。

记者  童话 邹建勋 龙海 熊立勤 报道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404/6cf1ea839f9eea33509abc33a30968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