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教育部发布预警提示,距毕业生离校不足两个月时间,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要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陷阱、严防招聘收费陷阱、严防招聘诈骗陷阱、严防“猫腻”合同陷阱等4类陷阱。
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陷阱
日前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2001名受访在校大学生中,84.1%担心遭遇招聘诈骗,其中以受访的大专、高职、高专生比例最高。入职前收费、非法职业“黑中介”、提供求职“内推”机会被指为三大常见的招聘陷阱。其中非法职业“黑中介”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求职者钱财。
武汉前程无忧市场部经理、国家二级人力资源师曹琳介绍,一些非法职业中介向应聘者提供所谓知名企业的远程实习的岗位,然后收取高昂的费用换取录用的offer,再勾结对应知名公司的违规操作员工,用公司的邮箱向应聘者发送录取邮件,来确认录取他为远程实习生,应聘者就会觉得他确实是拿到了这个offer。但是在实际的实习过程当中,这个实习生可能都没有进到公司。
避免被非法职业中介骗的最主要一点就是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选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时,要查看其是否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严防招聘收费陷阱
近日,#大学生困在付费内推的陷阱里#登上了微博热搜,起因是来自一所“双非”院校(指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三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想尽快拥有几段外企实习的经历,却差点陷入“付费内推”的骗局。
对于那些承诺5-10万包offer的中介,国家二级人力资源师曹琳表示这样承诺不可信:“大公司的招聘都需要层层上报审批,中介的承诺要么是诓骗,要么就是通过一些违法的方式。正规职业中介机构是通过让求职者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优势,提高求职者的求职力的方式去帮助求职者拿到offer,但其实靠的也是你个人的努力。”
严防招聘诈骗陷阱
“包括工作公司的主体名称,以及你的工作内容。在刚进公司的时候,你的薪资和工作内容肯定都是和offer是一致的。如果说你刚进公司就不一致的话,那肯定公司是存在违规操作的,那肯定是有踩坑的嫌疑。”曹琳表示一般校招的流程,最后面试通过之后,企业是会给你发offer的,offer上会有一个明确的薪资。遇到“活少钱多”“轻松钱来”“躺平赚钱”等“听上去很美”的招聘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查多问多防备,避免“踩雷”“掉坑”。
严防“猫腻”合同陷阱
求职者在初次找工作时,防范遭遇劳动合同陷阱也是非常重要的。曹琳提醒大学生:“劳动者在入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并认真签订劳动合同,特别是试用期时,就与给你制定KPI的人明确好,试用期考核的标准是什么?这个考核标准是否合理?也可以规避在试用期快结束时被辞退的风险。”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求职提醒,总结近年来求职者十大骗局:境外高薪诱骗,误入传销圈套,黑中介乱收费,刷单返利类诈骗,付费内推、优先录用,培训就业变高额借贷,合同签订藏“猫腻”,假试用、真使用,扣个人证件原件,玩文字游戏美化岗位等,提示毕业生做好自我保护,切实“避坑”。
(长江云新闻记者 朱宇航 美编 席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