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新农人,玩转春耕"新花样"

2024-06-02 13:05  

春光正好,万象“耕”新。眼下,春耕春管正将黄冈广袤田野“翻新”一遍。

在浠水,85后海归博士潘新星当起了水稻“CEO”,配备使用北斗智能农机,助力丘陵农田精准平整;

在武穴,90后国旗护旗手变身优秀农机手,一天能完成500多亩油菜的飞防作业;

在黄梅,00后的重点大学毕业生李俊霞,一边在种土豆,一边按下手机视频录制键,做直播成了新农活……

在黄冈春耕一线采访了解到,近年来,一批爱农村、爱农民、爱家乡的年轻人扎根沃土,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用专业知识“播种”新质生产力,用青春色彩描绘春耕新图景。


体力活变技术活,智能化帮助降本增效

当前,正值油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在武穴市大金镇周梓村千亩油菜核心示范片,2架植保无人机正在开展叶面喷洒施肥作业,一天能完成近千亩农田的飞防作业。

“种田已从机械化到智能化了,效率更高、操作更轻便。”90后的武穴市锐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愉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无人机每天可喷洒500亩左右,喷洒成雾状,更均匀,而人工一天只能喷洒20亩,今年合作社要服务3万多亩油菜的春管,仅打药人工费这一项,就能省5万元左右,还可以节约50%的农药肥料使用量。

工厂育秧、机械扦插、无人机飞防、数控灌溉……在春耕一线,人少了,机器多了,新农人带来的科技范儿越来越足,一些农民当起了甩手掌柜。

“过去需要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种的田,现在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就能轻松完成。”在浠水县新农人黄金安的无人智慧农场,从耕地、插秧、喷药、灌溉到收获,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只需操作手机和电脑系统,就可实现“坐在办公室里种田”。


手机直播成为新农活,三产融合提升价值链

4月3日,在红安县城关镇铁山村千余亩红苕示范种植基地,90后新农人陈洋戴着草帽,对着面前架起的手机,一边剪红薯苗,一边向观众介绍红安苕。

“欢迎来到直播间,这是我们培育的脱毒苗,即将移栽到大田去,脱毒苗种出的红安苕口感软、糯、香、甜……”屏幕的另一端,田地上,老乡们忙得热火朝天,开沟、整地、消毒……

今年30岁的陈洋,回乡成立博岸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7年来,探索出“公司+互联网+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红安苕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带动全县60多个村、78个种植大户种植红安苕3.6万亩,在电商平台年销量达350万公斤。

山货要变钱,抓住一根线。麻城市培养了100名核心主播,组成大别山公益电商直播助农团,设立村级直播点120个,春耕等时间节点开展进田间地头、进种植农户等直播助农活动120多场。2023年带动农特产品销售和旅游综合收益近亿元。

手机变成新农具,流量变成新农资,拍视频、做直播成了新农活。近年来,我市电商新农人如春笋般兴起,他们奔波在田野山乡,辗转于各平台直播间,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新模式铸就新品牌,绿色种养延伸产业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记者在多地春耕现场看到,“绿意”正在田间涌动。

在三面环山的谦益农业黄梅大庙河基地,400多亩稻田里,紫云英花海一望无际。

谦益农业创始人李明攀从IT精英转身为知名新农人,一直坚持专注于生态自然农耕,农场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水稻育秧前,让紫云英烂在地里变成绿肥,并撒菜籽饼、米糠等有机肥。此外,使用的沼液,也可增肥、驱虫、杀虫。

“市场一般大米卖2.5元一斤,谦益生态有机米最低10元一斤,加工成米线、黄酒等价值更高。”李明攀介绍,他扎根山区乡村15载,已在6省建有13个基地17000余亩田地,辐射带动周边20000余亩走上生态种植。同时延伸产业链,把生态原粮加工为零化学添加的食品,已建成4个食品加工厂。团队从一个人,发展到现在150余名年轻人,其中大学生超过100人、90后居多。

蕲春县横车镇潘畈村,错落有致的稻虾田里,新一批小龙虾苗已开始捕捞上市。再过不久,接着种植优质稻。

“通过稻虾共作,化肥使用量减少1/3,也不用除草剂、杀虫剂等。”湖北兴建虾稻共作专业合作社的90后负责人陈建说,他们与院校专家合作,经过5年研究,创新“无沟化虾—稻轮作”技术模式,实现繁养分离,相较稻田开沟模式,基础建设投入减少60%,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20%以上,而且提高了小龙虾的规格和质量。

眼下,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在黄冈广阔的田野孕育着新的希望。

来源:黄冈发布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406/3c01d7a0143378068a49fef11c5cd5d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