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时间探析

2024-06-09 13:22  

一、前言

关于苏东坡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时间,近千年来一直存在争议。我在“故垒西边”的黄州古城生活、工作六十余年,经常观察、思考、寻找其创作的具体时间诸因素,以求破解其疑团。近年来,我又反复阅读苏东坡的著作以及历代苏学专家对该词的诠释,并查阅了北宋前后的历史、地理书籍和历代《黄州府志》《黄冈县志》等大量的资料。经深入分析研究,得出了比较科学、可靠的结论。我认为,此词创作于北宋元丰五年六月十五日(即公元1082年7月13日)前后。

(一)苏东坡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横空出世以后,其高亢的歌声传颂近千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苏东坡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被历代文史大家赞誉为我国豪放词的奠基之作。如:南宋初王灼他在《碧鸡漫志》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宋人刘辰翁说苏东坡词:“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清代词论家徐釚说: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当代的中华古典文化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评价说:“是苏东坡把这个词不当做词使唤了,他用歌词来写自己的内心的理想志意,这是他用作诗的方法来作词。”中国苏轼研究会会长周裕锴先生说:“苏东坡的词,他抛弃了代言体,出现了这个‘我’字。”

(三)苏东坡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创作时间,近千年来在学术界争论不休。有五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元丰五年七月。其代表专家是宋人傅藻在《东坡纪年录》中云:“元丰五年壬戌,先生四十七岁……(七月)即望,泛舟于赤壁之下,作《赤壁赋》,怀古作《念奴娇》。”此说是我国苏学研究者最早对该词创作年月的认定,获得了历代众多苏学研究专家传承认可。如:当代苏学研究专家孔凡礼先生在《苏轼年谱》中说:“苏轼在元丰五年七月:(作)赤壁怀古,赋《念奴娇》。”二是元丰四年十月。其代表专家是清代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中云:“(元丰四年辛酉十月作)赤壁怀古作《念奴娇》词。”三是元丰四年十二月。其代表专家是当代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杨松冀先生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年新考论》中说:“本词应当作于元丰四年……该年十二月中下旬。”四是元丰五年四月。其代表专家是当代苏学专家王水照先生在《苏轼传》中说:“(元丰五年)送走米芾,不觉又是暮春四月……一天,苏轼又来到赤壁……写下著名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五是元丰五年八月。其代表专家是当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靖华先生在《苏轼词新释辑评》中曾持有此说。我通过认真研学以上苏学研究专家有关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年月的论定,认为其观点都有一些依据,但是还缺乏充分的客观理据。

二、探析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创作于元丰五年六月十五日前后的事实考证

北宋元丰五年,是苏东坡谪居黄州的第三年。至这一年,苏东坡己经历了前两年的修心养性,参惮悟道,身耕妻蚕,已由苏轼嬗变成了苏东坡。他的精神上由惶恐不安调适到旷达乐观(也无风雨也无睛),思想上由功成名就调适到宠辱不惊(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他的文墨由初放光彩升华到登峰造极(一词二赋一寒食书帖)。经查考,苏东坡在元丰五年作词26首,占其居黄州四年又四个月期间共创作65首词的百分之四十。可以想象:元丰五年是苏东坡黄州时期精神世界最充实、最振奋、最快乐的一年,也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一)有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历史背景

第一,北宋朝廷内外,起用苏东坡成为主流。

一是神宗皇帝心中长期惦记着苏东坡。在宋史《苏轼卷》记载:“三年,神宗数有意复用,辄为当路者沮之。神宗赏语宰相王珪、蔡确,曰“国史至重,可命苏轼成之。珪有难色。”神宗曰:轼不可,姑用曾巩,巩进太祖总论。神宗意不允,遂手札移轼汝州。有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二是内外大臣一直都在举荐苏东坡。如:元丰四年十一月,北宋灵州兵败。已退休的宰相张方平,用苏东坡劝阻用兵之意上书宋神宗皇帝说:“臣闻好兵犹好色也,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贼民之事非,而好兵者必亡。夫惟圣人之兵皆出于不得己,故其胜也享安全之福,其不胜也必无意外之患。……今陛下盛意于用兵,势不可回,臣非不知,而献言不已者,诚见陛下圣德宽大,纳不疑。故不敢以众人好胜之常心望陛下,且意陛下它日亲见用兵之害,必将哀痛悔恨而追咎左右大臣未尝一言。”神宗皇帝获知是苏东坡所为,观其书,颇为感动。同时,元丰四年十二月前,黄州知州徐君猷,也已呈表朝廷举荐苏东坡。为此,苏东坡在元丰四年十二月作《浣溪沙·雪里餐毡例姓苏》中表达了谢意:“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第二,苏东坡报效国家的初心未变。

一是在青少年时期父母用儒家思想教育他成长。苏东坡出生在“家有藏书数千卷”的书香门第,其弟苏辙在回忆中说:“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所以,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有“奋厉有当世志”的宏伟蓝图和“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虽然全面研学儒释道,以此尽快的调适心态,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还是他思想的根基。二是始终保持忠君爱国的情怀。苏东坡在《到黄州谢表》中说:“若获尽力鞭棰之下,必将捐躯矢石之间。指天誓心,有死无易。臣无任。”他在回友人的信中多次说自己:“罪大责轻,君恩至厚”。在写给王巩的诗中:“世事饱谙思缩手,主恩未报耻归田。”元丰四年,神宗皇帝命种谔等大将,兵分五路征讨西夏。十月,北宋军队在洮西战胜西夏的捷报传来,他喜极而作《闻洮西捷报》,欢呼“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第三,黄州官民为苏东坡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

一是遇到了两位好知州。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东坡贬谪到达黄州时,陈君式为黄州知州。陈知州及时把苏东坡父子安排在黄州城内环境清优的定惠院,并随曾食宿。当年五月初,陈知州获知苏东坡家眷20余人要来黄州,又将黄州接待朝臣的客馆——临皋亭,安排给苏东坡全家人住居。苏东坡在感恩高兴之余,赋诗《迁居临皋亭》:“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苏东坡在《祭陈君式文》中:“我已重罪,窜于江滨。亲旧摈疏,我已自憎。君独愿交,日造我门。我不自爱,恐子垢纷。君笔绝缨,陋哉斯言。忧患之至,期与子均。”元丰三年八月,陈君式致士回乡,朝廷安排徐君猷接任黄州知州。徐知州看到苏东坡家大口阔,生活难以维继,便将黄州城内东坡上五十余亩废弃地,交给苏东坡耕种。苏东坡很感激,他在《东坡八首》叙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徐知州对苏东坡关照有加,来往频繁,又呈表朝庭举荐苏东坡。为此,苏东坡在文章中有许多记载与徐知州的交往。如:《南乡子·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享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送牛尾狸与徐使君》《徐使君分新火》《遗爱亭记》《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等十余篇。苏东坡在《祭徐君猷文》中说:“轼顷以蠢愚,自贻放逐。妻孥之所窍笑,亲友几于绝交。争席满前,地复十浆而五馈;中流获济,实赖一壶之千金。”二是觅到了众多的新朋友。在这些朋友中,有黄州及其周边州、县的官宦及政客,又有故友、乡亲,还有黄州城区的市井、商贾以及贫民百姓、歌妓舞女。如:黄州府的孟亨之、刘坚仓,黄冈县的周孝孙,武昌县的吴亮,蕲水县的潘硬,定惠院的颙师,安国寺的继连和尚,五祖寺和桃花寺的长老;有陈季常,王齐愈、王齐万;有潘丙、潘大临、古耕道、郭遘、庞安时;还有李宜等等。为此,他在黄州积蓄了深厚感情,在《别黄州》诗中:“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在《满庭芳·归来去兮》词中:“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在《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诗中:“我忆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二)有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要素积累

第一,苏轼已嬗变为苏东坡。

一是心态得到调适。苏东坡谪居黄州后,潜心研究儒释道,黄州的寺院、道观是苏东坡常去之地。如:苏东坡在文章中记载了《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首》《安国寺浴》《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雪后到乾明寺遂宿》《宿黄州禅智寺》《书黄州古编钟》等等。苏东坡还在《答秦太虚书》中说:“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他在《黄州安国寺记》中说:“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 二是精神得到了升华。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黄州及周边地区的好山好水经常游历,其文章也记载很多。如:《安国寺寻春》《游沙湖》《赤壁赋》《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记承天寺夜游》等等。他在《与王庆源》信中说:“寓居官亭,俯迫大江,几席之下,云涛接天。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苏东坡甚至做梦也在游历中。如:他在《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中云:“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余谪居黄。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第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一是对王安石变法带来的民生痛苦忐忑不安。苏东坡在《五禽言五首》诗中:“昨夜南山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裤。不辞脱裤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在《鱼蛮子》诗中:“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空虚未可知,会当算舟车。蛮子叩头泣,勿语桑大夫。”在《临皋闲题》文中说:“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二是对朝廷年年用兵忧心忡忡。苏东坡在《与李公择》信中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答李琮书》是苏东坡在黄州写的近3000字最长书信。信中主要是回答李琮关于西南夷战如何用兵问题。他对韩存宝畏战窃功,对新任将帅娇枉自大都非常担忧。他告诉李琮:“国之用兵,正如私家之造屋。凡屋若干,材石之费,谷米之用,为钱若干,布算而写,无所赢缩矣。工徒入门,斧斤之声铿然,而百用毛起,不可复计,此虑不素定之过也。”元丰五年六月,当他获知王珪、蔡确继续执掌朝廷大权,并同意宦官李宪乞再举伐夏。同时,五月甲辰,王珪、蔡确又支持宋神宗派遣“志大才疏”(苏东坡在《吊徐德占并引》中也已表达此意)的给事中徐禧及宦官李舜举往鄜延议与西夏战事时,苏东坡的心情难以平静。他联想起身傍的三国赤壁之战,认为神宗皇帝选定的徐禧为主帅,将不可能有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儒智,宦官李宪、李舜举等更没有鲁肃、黄忠这些将帅们的英雄气慨。苏东坡虽然有报国立功的满腔热血,但己谪居黄州而无报国之门。他放眼赤壁周边的美丽江山,看到“与海相若”长江汛期的江面,风吹浪涌,惊涛怕岸。至此,苏东坡心潮澎湃,再也压抑不住心中万丈激情,饮酒填词,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千古绝唱。

(三)有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视觉冲击

第一,江山如画的黄州古城。

一是赤壁及聚宝山山脉郁郁葱葱。千百年来,古老的黄州时至阳历7月前后,处处是山清水秀,美不胜收。苏东坡在《初到黄州》诗中描述:“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知笋香。”在《记赤壁》文中说:“岸多细石,往往有温莹如玉者,深浅红黄之色,或细纹如人手指螺纹也。”在《书赠古氏》中说:“古氏南坡修竹数千竿,大者皆七寸围,盛夏不见日,蝉鸣鸟呼,有山谷气象。”在《书韩魏公黄州诗后》中说:“黄州山水清远”。二是滚滚东逝的长江水。苏东坡对长江特别有深情。他在《临皋闲题》中说:“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在《书临皋亭》中说:“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此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文章里,都是盛赞美丽的长江。如此,世人称赞苏东坡为万里长江的“代言人”。

第二,有赤壁古战场呼唤。

一是苏东坡所写的赤壁在北宋之前就是古战场。千年的黄州城,位于南北交通要道“光黄古道”与长江的连接点上。苏东坡在写给滕达道信中说:“黄当江路,过往不绝。”在历史上的舟车年代,这里是官宦、商贾密聚之地。《黄州府志府》记载:(黄州)“东接淮扬,西连沔汉,南带大江,北倚五关,临深负阻,屹为雄镇。……而长江之险遂与敌共,则齐安(黄州前称)一郡所以遮蔽江汉咽喉,淮汝为南北之要冲也。”在这里发生在北宋以前有史记载的重大战争就有十余次。如:《黄州府志》志记载:“咸康五年,毛宝为豫州刺史与西阳(黄州前称)太守,樊峻以万人守邾城(苏东坡称其女王城),石季龙恶之,乃遣其子凿与其将夔安李菟等五万人来寇,张胳渡二万人攻邾城,宝求救于庾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军,城遂陷。宝峻等率左右突围出,赴江死者六千人,宝亦溺死(当今赤壁上的放龟亭就是记载这次战争的故事)。”又如:“隋开皇九年,以周法尚为黄州总管,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及伐陈之役,以行军总管隶秦孝王率州师三万出于樊口。陈城州刺史熊门起出师拒战。击破之,擒起于阵。”当年的赤壁,其迤逦连接长江北岸的几十里的丹霞赤岸,火红一片,巍峨壮观。据《太平寰宇记》《方舆胜览》等史书记载:当年的黄州,是在唐太和时期,由当今的武汉市新洲区“旧州”迁移到黄州东南角的赤壁之地,与蕲州蕲水县隔西阳河相连,与鄂州的武昌县隔长江相望。黄州为什么要从平坦宽阔的新洲搬到赤壁的山麓下?其缘由此地是中国南北的交通要道(当今为106国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唐后至新中国成立,黄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如: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黄州及近傍的团风镇也是解放军打过长江去的上游起始点。二是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在北宋年代,黄州的官民都是说此地就是三国周郎赤壁。唐会昌二年四月至会昌四年九月间,大诗人杜牧任黄州刺史,他在黄州官衙临近赤壁的江滩上拾到了折戟,并写下《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又写《题横江馆》:“孙家兄弟晋龙骧、驰骋功名业帝王。至竞江山谁是主,苔矶空属钓鱼郎。”宋人王象之在《舆地纪胜》黄州景物下说:“横江馆,在赤壁南。李宗谔《图经》以为晋龙骧将军蒯恩(为纪念三国赤壁之战而建)。”北宋初黄州知州王禹偁在黄州《月波楼咏怀》中写到:“三国事既远,六朝名亦休。远从唐末来,争夺互相雠。斯楼备矢石,此地控咽喉。终朝望烽燧,连岁事戈矛。”苏辙在黄州写《赤壁怀古》诗中:“新旧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张耒在《齐安(黄州前称)春谣五绝》诗中写到“赤壁矶前江急流,周郎功业莽悠悠。”三是赤壁的长江对岸武昌县是三国东吴故都。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乘船过武昌游乐“相过殆百数”。他为武昌西山建造了九曲亭,其弟苏辙又撰写了《武昌九曲亭记》。他还为武昌写下了许多赞美的文章。如:《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萨泉见饷二首》《武昌铜剑歌》《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等等。苏东坡在《游武昌寒溪西山寺》中:“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离离见吴宫,莽莽真楚薮。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在《答秦太虚书》中说:“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

第三,有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灵感。

一是苏东坡文章记载了元丰五年上半年的黄州多雨并江水溢涨。苏东坡在元丰五年三月《寒食雨二首》诗中写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中写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又在元丰五年六月《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诗中说:“天公号令不再出,十日愁霖并为一。君家有田水冒田,我家无田忧入室。”又在元丰五年六月《答李方叔》信中说:“今岁暑毒十倍常年,雨昼夜不止者十余日,门外水天相接,今虽已晴,下潦上烝,病夫气息而已。”经查,元丰五年五月十八日是农历的夏至,黄州至今在夏至之后的天气就是苏东坡笔下的这个“桑拿”天。又查阅苏东坡元丰五年六月在黄州的行踪,可能该月因雨多雨又大而江河均涨水,他在元丰五年六月,既没有渡江到鄂州武昌,也没有渡河去蕲州的蕲水等地的文字记载,可能是困守在黄州城内。又据《黄冈市水利志》记载,长江黄州段,遇大水年,从最高水位退至警戒水位(即平常长江水位,可以不防江汛)以下,多数年份在半个月以内。因此,可能元丰五年七月上旬长江水位平落,苏东坡才在该年七月上旬渡江到武昌王文甫家,饮酒填词,写了《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又在该年七月十六日夜游赤壁,写了《赤壁赋》千古名篇。二是黄州江汛惊险的历史记载。清朝光绪《黄州府志》(卷之四十上)《杂志.样异》中记载了自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春二月至光绪八年(公元1883年)秋八月共1565年间,黄州府(黄冈市)共发生了异常自然现象175次。其中:记载了黄州驻地黄冈县发生了15次大水。其中,有季节或农历月份记载的长江大水有4次,其中有2次均发生在当年的农历六月份。新中国成立后,据当今的《黄冈地区水利志》《黄冈市水利志》记载:长江黄州段警戒水位为25.3米(吴淞高程)。其中:黄州城区超过警戒水位的共有8年,分别为1954、1983、1998、1999、2002、2016、2017、2020年。经统计分析,长江黄州水位超警戒主要集中发生在阳历7月上旬至7月下旬之间。若遇到长江大水年份,超警戒时间大多在一个月之内。另外,黄州梅雨期时间多发生在阳历6月1日至7月20日前后,其长江段过了梅雨期一般不再涨大水了。以此类推,元丰五年农历六月间可能是长江超象当今超警戒水位。同时,我先后在黄州江边的黄冈市(宋朝时期的黄州)、浠水县(宋朝时期的蕲水县)、团风县(宋朝时期的黄冈县)工作40余年,亲自参与和组织了长江防汛。万里长江在1998年江堤未加固之前,每年的阳历5月份就要在长江大堤上查险防汛。遇到有秋汛就得在堤上守侯半年。若遇到长江流域大水年,江对面刮来大风,顷刻,江面浪涛翻滚,拍打江堤的大浪掀起两米多高巨浪。此时,迎风的江堤就要快打木桩、快铺垫油布、快填泥沙袋。只有如此,才能拦挡大浪。否则,江堤就会决口,导致堤毁人亡。三是南北百里,东西一舍,与海相若的壮阔江面。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写到:“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虽然,苏辙此文中“东西一舍”略有形容扩展视野,但在苏东坡居黄州期间,长江的主航道是擦赤壁而下。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写到“二十日。晓,离黄州,江平无风,挽船正自赤壁矶下过。”北宋时期,赤壁的长江对岸,正是当今“全国十大名湖”之一、面积近400平方公里的梁子湖(北宋时期的樊湖)入江口。因此,当年有“东西一舍”的一望无际广阔的江面。当今测量,从赤壁到梁子湖出水口“樊口大闸”的直线距离也近10公里。四是遇到了明亮的月夜。经查阅苏东坡居黄州期间创作700余篇作品中,写月亮的文章共9篇,其中有6篇是写有在明月夜晚(应该在每个月的农历十五日前后几天)。如:《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首 》“其一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西江月·黄州中秋》“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春夜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葱茏,不谓尘世也。书此词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奇欠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念奴娇·中秋》“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再有《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分析苏东坡在黄州写有月亮的文章,除明确了写当月的某个夜晚外(如《菩萨蛮·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其它都应该是选择月明亮的夜晚(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赏月抒怀而作。据此推断,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也应该是创作在元丰五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前后游赤壁之后。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我认为苏东坡在元丰五年六月十五日(即公元1082年7月13日)前后写《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可能性很大。这是因为当年政治环境,个人心态,赤壁战迹,雨情江汛,黄州美景等诸多因素所疑聚灵感所致。在我求学的岁月里,也时常与老师、同学们讨论并怀疑:为什么在《赤壁赋》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而又在随后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郑文焯先生曾评价苏东坡“能道眼前景”。从我熟读苏东坡在黄州的作品并编辑《苏东坡黄州文选》时看到,苏东坡在黄州的作品绝多数是写黄州的实地实景实情,是情景交融之作。因此,我一直对苏东坡先生《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这三篇文学巨著,均为见景生情而作深信不疑。我写这篇析文,并不是要在历代苏学大家面前标新立异。其论定创作赤壁怀古置于赤壁赋之前,《赤壁赋》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的情志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接近苏东坡创作词赋的历史真实,也才能其文章更符合时景、文思、情理等。如果是我探析的这样,既解决我自己心中疑惑,也可能抛砖引玉为广大的苏学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由于我研学浅陋,敬请苏学研究专家们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孙璜清,湖北黄州人,研究生学历。曾求学湖北省委党校党建专业、中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曾任中共黄冈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现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会长)

参考文献

《括地志辑校》(唐)李泰等著年贺次君辑校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年2月版

《水经注》陈桥驿等译中华书局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舆地纪胜》(宋)王象之编注赵一生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2012年12月版

《东坡纪年録》(宋)傅藻著

《太平寰宇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曹振镛编修

《方舆胜览》光绪二十七年仲秋二林斋藏板图书集成局铅印

《入蜀记》南宋陆游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宋史》(元)脱脱等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2014年9月版

《大明一统名胜志》明崇祯三年刻本

《苏轼年谱》孔凡礼撰中华书局出版社1998年2月版

《苏轼传》王水照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

《苏轼全集校注》张志烈等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版

《苏轼词新释辑评》朱靖华等著中华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苏东坡全集》曾枣庄等编中华书局出版社2021年5月版

《苏东坡全集》毛德富等主编团结出版社出版2021年1月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年新考  杨松冀撰 《中国苏轼研究》(第五辑)

《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丁永淮等编注武汉出版社1996年8月版

明清《黄州府志(点校本)》丛刊,黄冈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汇纂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黄冈县历代县志集》团风县政协重刊长江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黄冈地区水利志》黄冈地区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等中国水利出版社1997年4月版

《黄冈市水利志》(1991一2010) 黄冈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年10月版


作者:孙璜清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406/ea5312f1e8c2e9966eb194f35772602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