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公布山水工程第二批18个典型案例,湖北省申报的“宜昌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石首农田生态系统修复项目”全部成功入选。近年来,湖北省坚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十三五”“十四五”时期,省财政厅积极争取湖北省两个山水工程纳入中央支持范围,积极指导宜昌市、荆州市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积极推进打造特色亮点、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典型案例。从“枝江金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全国首批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到今年湖北省择优报送的两个项目全部成功入选国家山水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充分反映了湖北省山水工程工作成效,树立了湖北山水工程品牌形象。
一轴连三区,一水串多园,湿地修复润宜昌。宜昌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属于长江三峡地区山水工程63个子项目之一,完成投资10.73亿元,全部由财政资金保障,其中中央补助资金0.7亿元,省级补助资金0.75亿元。项目实施面积为195.62公顷,长江一级支流卷桥河蜿蜒穿过,湿地滩涂沿河分布,为宜昌城区最大城市湿地,是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以改善区域自然环境、修复破损驳岸、构建稳定湿地生态为立足点,统筹布局“一轴连三区,一水串多园”,系统修复生态基底,全面恢复湿地生态功能。通过项目实施,防治水土流失面积178万平方米,重构河道生态岸线12公里,年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较项目实施前下降约100吨,恢复约155万平方米湖泊、浅滩、洲岛、草地等湿地空间,吸引了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0多种,2023年卷桥河湿地参观游客量超300万人次。
宜昌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区域图
绿肥养农田,鸭蛙稻共生,生态农业撑石首。石首农田生态系统修复项目属于荆州山水工程39个子项目之一,完成投资3000万元,全部由财政资金保障,其中中央补助资金20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000万元。项目实施面积20平方公里,处于长江干流,位于洪湖流域上游和洞庭湖流域上游,包含石首市三个水稻种植区。项目以生态稻田功能修复为目标,以“减肥减药”为导向,以空间为主线,重构覆盖江汉平原三种不同地貌结构(低丘地貌、垄岗地貌、洪冲积地貌)的农田生态系统。其中,利用田间的田埂、路、沟、塘、河、湖岸等生态化用地,实施生态田埂、生态沟塘、生态廊道等建设,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恢复田间生物栖息地生境;利用水稻、油菜等秸秆还田,实施田内绿肥养田,提升农田生态肥力;在田内实施虾稻、鸭蛙稻共生种养模式,重构生态系统食物链,提升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效延伸农业产品链与价值链。通过系统施策,鸭蛙稻模式化肥年使用量较常规稻区减少46%左右,化肥利用率提高10%;种植诱集和显花植物6640平方米、紫薇6774株和金银花650株、混播草花1692平方米、水生植物57980平方米、林地生态修复苗木840株;“以木成林”“以岛成山”“以塘渠成湖”“以花草护沙”,勾画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万象富春”图。整体实现了农田“减肥减药”“扩绿增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更趋稳定,农田生态产品质量持续提升。
石首农田生态系统修复项目区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