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慧 通讯员 余艳军 刘细松
5月28日,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黄冈师范学院专家教授一行来到位于麻城的大别山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采风活动。
1个多月前,大别山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开馆。这里也成为了黄冈师院的校外研学基地。
大别山地质科普教育基地以“地球精华,大别明珠”为主题,展示地球46亿年沧海桑田的演进过程,追溯大别山人杰地灵、资源富集的发展历程。
基地主体展品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捐赠。从麻城张家畈镇走出去的彭建兵,为基地开馆捐赠了573件来自世界各地的岩石矿物等地质标本。彭院士表示,希望在各方协同推动下,大别山地质科普教育基地能成为青少年科学梦想的“金铃铛”、启迪民众科学意识的“金摇篮”、开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金钥匙”。
为做好基地建设“下半篇”文章,大别山地质科普教育基地正在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板。黄冈师院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库在强介绍,学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同推进,积极探索科普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助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该校高度关注该馆的建设,发挥人才、智库优势,从科普活动方案设计、科普志愿者服务、科普基地运行模式和科普资源挖掘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
此外,该校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黄冈师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文生透露,学校新建了大别山地质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彭建兵应邀担任院长。研究院将围绕大别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从“大别山地质资源”“地质灾害治理”以及“大别山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方向入手并实现突破,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校科研实力。
黄冈师院党委书记陈向军表示,学校在大别山地质科普教育基地设立“研学基地”,既可以将研学和科普教育联系起来,还可以将鄂东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强县工程、乡村振兴联系起来,对于促进青少年的成长、科普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科普基地向周围扩展,形成一个地标和靓丽名片。
目前,黄冈师院大别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和生物标本馆已上线“百校百馆”——湖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后期,该校将进行科普教育基地校内校外一体化打造,做好大别山“地质”科普文章,为黄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