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4人荣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他们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

2024-11-21 14:26  

11月19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科协获悉,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正式揭晓,武汉大学杜博、华中科技大学李超顺、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肖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谭贤君4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湖北省获奖人数位居全国前列。这4名获奖者研究的领域涵盖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水电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硅基光电子芯片技术、隧道工程安全等领域。据悉,截至目前湖北已有72名科技工作者获此荣誉,获奖者中涌现出14名两院院士。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他们投身“卡脖子”产品攻关

“我们做的就是通过视觉等多媒体手段,来获取信息,提取信息,并开展一系列的相关应用。简单地说,就是让机器(人工智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然后更好地服务这个世界。”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杜博教授如此概括自己的研究方向。围绕高维视觉数据质量增量、智能精准解译以及重大应用需求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杜博带领团队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运用于对地观测和智慧医疗领域。目前,杜博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正绘制着医疗大模型的宏伟愿景。

杜博教授(中)指导研究生

硅基光电子技术是国际上激烈角逐的下一代光子芯片技术,已成为支撑光通信和半导体行业突破性重点发展的重要芯片技术之一。“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服务于光网络和数据中心,完成光电信号的转换,从而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主任肖希介绍。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主任肖希

在基础创新方面,肖希带领团队提出了多种增强型光电结构,实现高速硅光器件性能赶超。在前沿探索方面,在超高速异质异构光器件取得突破,为下一代光子芯片探明技术路径。与此同时,肖希带领团队积极投身“卡脖子”产品攻关,实现硅光芯片自主量产和规模应用,在我国电信网、电力通信网和数据中心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目前我们也在向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和智能感知等领域探索,此次获得的荣誉更多是一个责任,我们这批青年科研工作者要以身作则,给年轻人做好示范和带动。”肖希说。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他们的科研成果被广泛运用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李超顺教授主要从事水电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相关研究。他和团队发展了水电机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创新了水电机组智能控制与智能维护技术,支撑了水电机组控制装备与运维系统产业化。

“我做的工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以张勇传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华科水电人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奋斗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做好今后的科研工作。”李超顺说。他表示,今后将围绕水电能源运行、控制与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开展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着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下巨型水电机组灵活性提升技术重点攻关任务的研究工作。

随着“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深入实施,重大工程逐步向西部向深部转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碰到的情况越来越复杂,比如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这就导致我们的工程越来越难。”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谭贤君研究员介绍。

谭贤君聚焦隧道工程的冻害和大变形两个灾害展开科研攻关,带领团队通过系统的理论探索、技术攻关与工程验证,实现了“冻融现象认知——病害机理揭示——防控设计方法”的全链条创新。据悉,相关研究成果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多个寒区及软岩大变形地下工程得到应用。谭贤君表示,此次获得的荣誉,对自己更多的是激励,激励自己继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研工作。

中国青年科技奖于1987年设立,是面向全国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该奖项由钱学森、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设立,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旨在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

湖北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青年科技奖每2年评选一届,每届表彰人数不超过100名。30多年来,约1700多位青年科学家获奖。截至目前,湖北已有72名科学家获此荣誉,获奖者中涌现出桂建芳、邓秀新、邓子新等14名两院院士。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411/17cb119774092ff20df5346606d4db2a.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