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多方发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 聚力打通治理堵点

2024-11-21 15:28  

本报通讯员  周铭  王欢

近年来,黄州区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区90个行政村、50个社区,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92个村(社区),污水治理率达65.7%,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已完成村级农村生活治理47个村,污水治理率为52%。围绕“经济性(成本低)、实用性(易维护)、保生态(资源化)”的工作导向,以“三管齐下”为工作举措,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突出三项重点 夯实治理基础

提前“谋”,制定详细方案。针对各村各种特殊的地理、人文条件,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班,分小组到乡镇街道现场摸排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形成各地不同的任务清单,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方案,确保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重在“建”,提高工程实效。着重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全力做好工程管道开挖、管道铺设闭水试验、“三水”接入等施工环节。在专业监理的基础上,治理村项目管理人员全程旁站,实时记录。同时,邀请专家对乡镇管理人员、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专门培训,针对污水处理的必要性、工艺设计、技术要求、管网铺设、项目监督管理等内容进行专业化分析,在工程施工、监管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突出“管”,加强运维监管。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识、统一运维管理”方式,建立全省首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中心。突出运维保障制度化,制定《黄州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考核方案》,每年投入运行维护资金260万元与商达态和环保科技(黄冈)有限公司签订运维合同,实行绩效考核付费,做到长久运维,持续运行。突出运维中心标准化,利用手机移动终端管理,建成终端站点、运维人员、监控中心及监管单位的综合管理网络,实现农村污水运行台账、报表记录以及流量等参数的云平台管理。突出管理平台智能化,通过运用物联网智能技术实施监管,24小时在线对各污水处理点处理设备进行监管和传感遥控。

把好三个关口 扭住治理龙头

把好规划设计关。强化规划先导作用,把“经济性(成本低)、实用性(易维护)、保生态(资源化)”作为处理黑灰混合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模式的选择依据,因地制宜选取最优收集处理方式。靠近城镇、有条件的村庄,生活污水就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在相对集中的村湾或村民小组,采用智能微动力A2O工艺+厌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实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针对农村居住分散且房前屋后临近果园、农田等的住户,采取单户三格化粪池处理或大三格化粪池无害化处置,进行资源化利用。

把好台账建设关。施工阶段,及时做好治污工程图片、影像资料、台账等各种佐证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档案管理。运维阶段,每年在预算中列支专项费用,每季度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期对污水处理终端出水情况进行监测,并将数据上报生态环境部平台,倒逼运维单位规范管理。

把好督查问效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纳入区级领导个人实绩档案的考核,分局严格落实“一月一通报”的考评机制,将考核对象直接延伸到乡镇,每月将排名上报组织部,实现层层落实工作、逐级压实责任,合力推进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强化三大保障 完善治理体系

强化组织保障。切实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干事、有章理事”。区级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任务优先安排,成立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分局,负责做好统筹协调、业务指导、考核评估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强化资金保障。依托厕所革命,统筹整合资金1.5亿元,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与农村厕所革命一体谋划、一体建设。整合项目资金,争取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2000万元,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3120万元,共建设污水处理终端214座、大三格化粪池130个,铺设接户管网237.1公里,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量达2950吨。2024年,再次争取专项债资金5000万元用于黄州区农村生活污水整区治理。

强化群众保障。以村组为单元,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群众生活污水治理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全过程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群众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截至目前,在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92个村(社区),均建立了“村(社区)党支部+湾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三级组织体系,带领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411/ca857819c29436c70b900542f06bcec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