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段涵 何幸运
“她总把我记在心里,处处为我着想。有时候去县里出差,她还会提前打电话告诉我,怕我找不到她着急……”回忆起长达6年的就医经历,这些在老年医学科李瑞莹医生眼里稀松平常的“小事”,都成为76岁的孙婆婆(化名)温暖晚年的“小确幸”。
2018年,因腿脚疼痛、膝关节肿胀严重影响生活,孙婆婆不得不独自跛行到市中心医院考棚街院区就诊。第一次就诊,她就遇到了刚参加工作1年的李瑞莹。
“听口音她是个外地伢,但看病既耐心又温和,我一下子就认准这个姑娘不错!”一位老病号,一名新医生温情的医患故事就此展开。
因半月板损伤、老年性骨质疏松等病症,老人膝关节积液严重,综合考虑之下,李瑞莹采取了保守治疗,这也就要求更为细致、专业地长期治疗。
几年下来,老人的病情趋于稳定。李瑞莹医生的坐诊、查房、带教等工作状态,也被老人看在眼里。“她是发自内心地关心关爱我们这些老年弱势群体,处处为我们着想。”
今年3月,春寒料峭时气温骤降。受气候影响,老人骨关节再次出现疼痛,李瑞莹担心老人年迈不便,在电话里反复叮嘱请老人一定注意安全,在病房安心休息等候。
“接完电话,一股关爱的暖流传遍我的全身。”当天中午12点,结束繁忙的门诊工作后,李瑞莹赶到病房为老人安排治疗,又马不停蹄地参与临床抢救。一直忙到下午3点30分,都没能吃上一口午饭。老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家后便将这几年来的感触都写在了信里,印在了锦旗上。
“她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好的医师,是她用关心和细心延长了我的生命。”6年的守护,有了最温暖的注脚,它陪伴着老人的健康梦,更践行着可贵的医者心。为这样的白衣天使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