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群众愿来常来爱来家园

2024-11-28 16:17  

本报通讯员 刘欢

“以前我们接缝纫业务,都是自己找中间商联系,然后把半成品服装带回家里做。如今由村里出面统一对接服装厂,不仅在党群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工坊、工作台,还帮我们联系业务,我们十几人结成队接单,业务量比之前翻了几番,收入也大涨。”3月15日,红安县上新集镇兴安冲村村民在该村党群服务中心爱心工坊工作时感慨道。

去年以来,红安县坚持把优化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不断夯实党建为民服务阵地,着力打造党员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该县通过总结推广20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体系建设试点经验,推动全县100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迭代升级。

服务体系规范化。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基本原则,立足党群服务中心“红色为底、服务为本”定位,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以优化改造为基础,以完善功能为关键,以发挥作用为根本,以共同缔造为路径,探索制定《红安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体系建设指导标准》,着力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体系,功能完备的后台支撑体系,高效便民的前台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让颜值与内涵齐飞。

服务阵地矩阵化。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合理优化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和配套设施,整合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级供销社平台和物流体系等平台,实体化运行,通过下拨党费、投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等方式,支持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体系优化提升,实现有限空间内服务功能最大化。上新集镇新和村按照“5+N”模式配置功能场所,电商服务区、寄递物流区、便民服务区、生活品服务区、中心休闲区“五区合一”,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愿来、常来、爱来的“红色家园”。

服务功能集成化。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空间,采取一室多用、错时使用等方式,搭建“1+N”党群服务矩阵,优化集成包括便民服务、党建活动、电商物流、幸福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各类特色功能场所于一体的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多平台叠加、多功能融合。华家河镇熊河村将党群服务中心改建为集爱心超市、快递驿站、惠农金融等27个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社,让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各种便民服务,把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群众最想来最愿来的地方,真正实现为民而建、为民所用的目标。

服务方式多样化。按照“党员群众需要什么,中心就提供什么”的服务理念,以党务、政务、社会、人才、文化等五大服务功能为主干,开发电视政务等综合内容,深化“红管家·安馨办”服务模式,开展政务服务下基层活动2次,推动132个事项下沉村级帮办代办,选聘1728人组建“红管家”队伍,累计为群众办理业务7.5万件,以有求必应的服务凝聚一呼百应的民心,增强党群服务中心的“磁石效应”。

“党群服务阵地是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场所,更是筑牢党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我们将持续推动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迭代升级,努力打造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的基层治理前沿阵地。”红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411/bef474227c41bc2562c6c5deb54b299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