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为媒,唱响联姻“天仙配”

2024-11-29 10:32  

本报记者 李娇 通讯员 吴慕枫 夏佳豪 王晶

从武汉站出发,高铁1个多小时便抵黄梅,乘景区公交专线,直达景区。7月5日晚,武汉游客徐帆一行9人入住黄梅东山问梅村,正巧碰上景区夏日夜游季活动开幕。

明镜湖畔燃起绚烂烟火,悠扬黄梅调从湖中花船升起,非遗光影秀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回味夜游,徐帆直呼“震撼”。三天两夜的行程,他们循着黄梅多彩旅游路,依次打卡了绣娘田园、袁夫稻田等景点。

近年来,黄梅县委、县政府锚定“农文旅融合开放先导区”功能定位,把特色非遗文旅产业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以供应链思维推动资源整合、要素聚集、节点提升,打造具有黄梅特色的7条多彩旅游路,串联构筑起156公里的旅游路网,形成黄梅旅游“一张图”,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8亿元,分别是2019年的2.23倍、2.38倍。

服务升级,出行更便捷体验更舒心

7月6日,记者一行驾车行驶于黄梅县多彩旅游路城五公路,只见《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等黄梅戏经典曲目中的剧照、头饰、服饰等文化元素跃然墙上,公路沿线一面面普通围墙变身黄梅戏“大舞台”。

城五公路是黄梅县五祖、停前、柳林等乡镇连通城区的主干公路,也是连接东山问梅村、五祖寺、玫瑰园等景点的多彩旅游路。

“宣传了非遗文化,又方便游客打卡。”壁画师任高浪认为此举可起到“旅游公路”转化为“公路旅游”的妙用。

沿着多彩旅游路一路向前,灵润黄梅的山水自然、风土人文串珠般渐次展开在眼前,沉浸其间,身心皆得放松。

多彩旅游路,是形式的多彩,内容的多彩,更是体验的多彩。

黄梅县文旅局总工程师李志华介绍,在多彩旅游路建设过程中,该县文旅局联合交运、商务、城管等部门,从游客视角出发,聚焦旅游要素完善,补全黄梅旅游配套空缺,让游客出行更便捷、体验更舒心。

在吃上,将地方特色美食融入餐厅、民宿中,新开发特色美食14款,开设合营店5家,今年以来营收约1100万元。设计“舌尖游黄梅”特色旅游线路,通过美食串珠成线,讲述黄梅各类特产故事,扩大黄梅美食影响力。

在住上,对多彩旅游路沿线基础条件较好的现有民宿进行统一规划,与县城星级旅游饭店、品牌连锁酒店相结合,形成多层次、有特色的住宿供给体系。

在行上,加快黄黄高速、英梅高速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扩大提升旅游公交服务覆盖,将高铁站-东山小镇公交运营线路延伸至苦竹、大河等旅游景区;加快多彩旅游路交通驿站、候车亭、绿化景观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提档升级,新建杉木、渡河两处旅游交通驿站。驿站集停车、休息、如厕、给养、购物等功能于一体。

在游上,设计“唐风宋韵”东山问梅村——“禅宗祖庭”五祖寺——“千年古樟”香樟园——“萌宠云集”绣娘田园·动物园——“农禅并重”四祖寺——“诗与远方的田野”袁夫稻田等精品两日游线路;编制并印发黄梅多彩旅游路导览图,在全县各文旅企业、交通枢纽免费发放,并与地图导航公司合作,上线重点旅游景区和特色主题旅游线路等线上服务信息,为游客提供精确指引。

在购上,开发“黄梅好礼”系列等文创产品40余种,为游客提供可观赏、能体验、能带走的特色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

在娱上,开展黄梅戏艺术节、黄梅红色文化研讨会、五祖樱花茶会、端午龙舟竞演等节庆活动;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打造一批感染力强的文化小剧,常态化开展演出活动。

服务升级,带旺文旅消费升级。“今年上半年,黄梅预计接待游客43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4.7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1%、20%。”李志华说。

快进慢游,沉浸式体验多彩非遗文化

一座黄梅城,处处皆有戏。

黄梅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于黄梅人,是剪不断的文化根脉;于天南海北的游子而言,亦是心向往之的文化驿站。

一条条多彩旅游路宛如纽带,恰如其分地连接起一场场美丽的文化邂逅。

7月6日,在东山问梅村内的文创小店,60多岁的美籍华人陈王荔同女儿文馨兴致勃勃地为海外亲人选购着包装精美的文创纪念品。

陈王荔祖籍团风,出国离乡已近30载。在海外,她是一名中文教师,传统文化中的思乡之情她体味格外深刻。她说,这次回国是一次祭祖之旅,也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

早在半年前,陈王荔便开始谋划行程。作为黄梅县多彩旅游路“黄梅风情”路段主景区——东山问梅村,围绕黄梅戏、黄梅挑花、岳家拳等国家级非遗文化IP,持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创新非遗文化表达方式,“此行不可不去。”

“知道它是美的,没想到这么美。漫步东山问梅村,绿植、流水随处可见,映衬着东方雅致的建筑,配合轻柔婉转的曲调,让人情不自禁沉浸在这东方风韵之中。”文馨说。

打造嵌入式、交互式的旅游体验,是景区一大特色。

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二团团长王振介绍,剧院20名青年演员常驻景区,游客入园时以戏相迎,全程以戏相伴。“随机触发”的各种桥段,指引着游客不停地在戏里戏外进行游客和演员的角色穿梭,让旅游妙趣横生。

“除开展黄梅戏演出等日常表演外,还有街头快闪、街区巡游以及飞天凤凰、无人机表演、光影秀和北极光等夜游大秀。游客们既能领略到特色非遗文化,又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完美融合。”东山问梅村营销拓展部部长张小康告诉记者,暑期夜游季启动当天,300余间客房全部满房,入园游客突破3000人次。

在东山问梅村小住的两天,陈王荔和文馨沉浸式观看了黄梅戏演出,品尝了黄梅特色小吃。在黄梅挑花馆,她们还同非遗传承人现场学习了黄梅挑花传统技法。

暑夜,天气放凉,她们流连在璀璨琉璃的灯火间,开启别样夜游。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交汇碰撞在眼前,文馨说黄梅之行是此生难忘的记忆……

黄梅是文化大县,也是旅游大县,进行文旅深度融合,让两大资源同频共振、同台发展。在黄梅,东山问梅是首例,亦是探索。在景区,景通过戏“活”了起来,戏通过景“热”了起来,两者互为表里,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圈粉吸金,打造农文旅融合黄梅样本

翘起嘴,伸着脖,待嘴巴被喂到了心仪的红薯块或是玉米块,就咔吧咔吧咀嚼起来,发出柔和的呼鸣。7月6日下午,在黄梅县杉木乡藕塘村绣娘田园综合体内的鄂东动物王国,藕塘村57岁村民汪学军为水豚喂食。

汪学军家里原有8亩农田和山林,现在都流转给了景区。他在景区做动物饲养员,每月工资3500元,还可以兼顾做家务、按时接送孙儿上下学。他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得租金、资产资源入股得股金、到景区务工得薪金,一年有几万元收入。

绣娘田园综合体总面积2万亩,分为精品茶叶基地、木本油料基地、花卉苗木林果基地、核心农旅景区四大功能区。行走其间,仿若置身花果山。游客不仅可以赏四季花海、体验采摘乐趣、看野生动物,还能尝农家菜,购道地农特加工产品,也可住民宿酒店呼吸山野好空气。

从满是荆棘杂树、交通不便的贫困落后村,到风景宜人、交通便利的网红村,美丽蜕变源自农文旅的深度融合。

“一产生态农耕,二产文创赋能,三产沉浸体验,一二三产既相互融合又相互赋能。”湖北邢绣娘林农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蕊介绍,今年上半年入园游客迎来新突破,仅鄂东动物王国就有近20万人次打卡,鄂豫皖三省游客占四分之一以上。

一条路激活一盘棋,黄梅不仅通过多彩旅游路串联起各景点,还注重多种业态的植入,将沿线采摘园、休闲农庄、民宿等功能区连线成片,形成多业态融合旅游线。

“不少市场主体看到商机,纷纷前来投资民宿、餐饮等产业,有吃的、有住的、有看的、有玩的,延长了游客逗留时间。”五祖镇党委书记徐树乔介绍,目前由黄梅县和五祖镇两级农村资产管理公司和市场主体联合投资的民宿东山居正在加紧建设。

在800亩稻田的浪漫中,品味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轮转与美好,做一场归园田居的梦。位于黄梅县大河镇永安村的袁夫稻田景区,集“耕、食、住、游、赏”于一体, 自2017年启动建设以来,累计营收突破2亿元,每年带动周边农民就地用工3000人次,成为农文旅高度融合的成功案例。

而今,袁夫稻田不仅着眼自身发展,还将发展秘籍分享给周边村民,让他们共同享受多彩旅游路带来的客流福利。

袁夫稻田行政经理黄良介绍,在大河镇徐墩村,由袁夫稻田设计施工的4间特色民宿树屋已于今年2月投入运营,如今一房难求。村民也纷纷自发美化家园,吸引游客到访。

火辣夏日,以路为媒,戏乡黄梅这曲农文旅联姻“天仙配”渐入佳境。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411/3de5006ce021ebca8d09c0cbe82d0b6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