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张玲
10月27日至11月5日,笔者参加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的“2024年妇幼健康创新技术及健康管理赴新加坡培训团”,在新加坡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关于妇女和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创新以及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方面的学习。学习期间,考察了医院、诊所和保健集团,感受到了新加坡健全完善的医疗体系、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和谐的医患关系,受益匪浅。
新加坡医疗概况:“以患者为中心”让人印象深刻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设有三级医疗网络:初级医疗服务(门诊诊所)、中级和高级医疗服务(综合医院)、延续性医疗服务(社区医院)。政府医疗机构按东、西、中三大区域划分后分别隶属于三大集团。即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对应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国立健保集团(对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新加坡医疗保健集团(对应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通过这样的设置推动集团间的竞争,激发活力、防止垄断,同时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新加坡的医疗教育体系。拥有3家医学院,每年培养医学毕业生500-600人。新加坡唯一一所大学性质的护理学院杨潞龄医学院的陈爱礼护理中心,拥有来自当地及世界各地的护理教师及学者。
新加坡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预计到2030年,新加坡大约四分之一的居民年龄将达到65岁以上,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占总疾病负担的80%。在巨大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压力下,新加坡产生了“以病患为中心”的医养护一体模式。笔者考察了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领衔、七个政府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打造的新加坡首个一体化健康综合公共开发项目——海军部村庄。该村庄建设方案采用分层“三明治”方法,设计了一个“垂直社区(村庄)”,底层为公共广场,中层为医疗中心,上层为老年公寓的社区公园。在高层建筑中,嵌入幼儿教育、医疗保健、日间养老功能,作为政府补贴的组屋同时落实住房保障政策,以切实和整体的方式将居民聚集在一起,实现医疗、养老、托育功能一体化。
新加坡医院的管理及流程再造。新加坡政府通过公私合作模式引入私人资本,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通过PPP模式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医院和医疗设施,确保医疗服务的高质量。
新加坡医疗管理团队的培养。医院的人才梯队培养通过既往绩效评估、发展潜能评价等方式,从忠诚度、视野格局、廉洁道德感、切实肯干、学位知识、团队合作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和培养。
培训体会:注重细节管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
公平高效的医疗体系。新加坡的医疗体系成功之处在于:形成了公立与私营医疗机构合作分工模式;患者就医优先有序,一二三级医疗机构间形成有效转诊协议;新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包括共享的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大数据信息系统等;工作流程不断优化,包括建立标准流程、文书审核流程、实时监控排队时间、行政与临床的有效协作与沟通等。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误诊及医疗安全事故,减少经济支出,提高患者体验感和满意度。
人性化的医院管理。以新加坡心脏中心为例,在门诊内设置医务人员培训教室和休闲区域,为医患营造舒适放松的氛围;医务人员工作时间,不穿白大褂,身着统一制式彩色工作服,高级顾问医生身着西装。在新加坡医闹需承担法律责任,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合作共赢的团队建设。在团队建设中,培养团队共同认知,要求团队共同经历,产生团队共同结果,平衡实现共同利益,打造一个紧密的团队。
思考感悟:学以致用为医疗集团改革事业作出贡献
学习考察的目的在于取人之长,扬己之优,补己之短,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提升能力、坚持攻坚克难、坚持真抓实干。
紧扣思想武装,保持学的状态,永葆服务本色。深刻认识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从有利于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出发,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始终保持在政治和业务上的学习状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思想上永葆服务本色。
紧扣医改,不断拓展思的深度,擦亮服务底色。结合岗位实际,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深入参与国家紧密型医疗集团改革试点,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管理能力。坚持以“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结合目前深化医改的各项要求,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不断创新,拓展服务,优化流程,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紧扣主要任务,奋力提升干的质效,彰显服务特色。时时处处从自身做起,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提高干部职工对单位的认同感、归属感,打造团结友爱的医疗服务团队。注重“以人为本”的就医体验,优化就诊流程,持续提升医疗服务附加功能,重视为患者和员工营造人性化、舒适的诊疗环境,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新加坡健全完善的医疗体系、全方位的医疗保障制度、严格的医疗教育体系、先进的技术水平、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医务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切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大的理念支撑和工作动力,促使自己不断奋力前行,将以更高标准抓学习,以更强担当履好职,以更优感受重服务,助推医改和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