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里牧歌缘何奏出“妙音”?——罗田县錾字石村农文旅融合出圈的路径观察

2024-12-16 20:01  

记者 邹德祥

12月7日,晨曦微露,61岁的摄影师李茂,又来到罗田县三里畈镇錾字石村柿里牧歌农文旅区蹲点拍摄。今年,他已经先后5次造访此地。

李茂将他拍摄的古柿树群、户外自然博物馆、花海梯田、山外牧歌营地、共享农场、羊羊市集、柿乡民宿(木屋)群、柿里牧歌客栈等展示给记者看。这些镜头通过抖音等平台传播,浏览量已超过100万人次。

柿里牧歌农文旅区自2023年10月开园至今,已接待各类考察团150多个,企业团建近80个团体,自驾游车辆超2万台,旅游大巴超1000台,研学游约5000人次,累计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成为市内知名、省内闻名的整村运营、联农带农的农文旅田园示范综合体项目。

一业旺,百业兴。该项目还进一步擦亮黑山羊、甜柿、温泉三块金字招牌,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

打开思想上的“肠梗阻”——

“出圈记”里寻妙方

农副产品想出山、出海、出圈,首先得打开思想上的肠梗阻。

山门紧闭,运营机制不灵活,投资人赚不到钱,就没有携手奔富的机会。上禾集团湖北公司总经理雷洁告诉记者:“我们在柿里牧歌找到了商机。”

古树苍劲挺拔、民宿古香古色、菜园绿意葱茏、民风古朴淳厚……12月7日,记者来到中国甜柿第一村罗田县三里畈镇錾字石村,一幅富春山居图在眼前铺陈开来。

曾经,这里深山藏宝物,有好特产但卖不出好价钱;这里绿水绕村郭,有好风景但留不住游客。

村两委意识到,需要引入市场主体,帮助乡亲们将特产卖进城、游客引进村。

一村分两田,群众说了算。镇村联动,一幕精彩大戏上演。一张航拍图跃然上墙,将村民们召集在图前,一颗颗图钉汇聚了民意,将村里的土地划分为红色的流转区和蓝色的自种区。同意流转给市场主体的地方,按红色图钉;愿意自耕自种的地方,按蓝色图钉。

自种区内,群众在房前屋后自耕自种甜柿、蔬菜等作物,在半山腰上养殖黑山羊。“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要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利益。”三里畈镇党委书记徐应超介绍,三里畈镇结合市场主体和群众耕种的需求,成立土地流转专家团,聘请律师团队把关,将村里土地划分为流转田和自种田。全镇流转田占总面积的七成,自种田占三成,划分过程中没有发生一例纠纷。

三里畈镇从“枫桥经验”中找到答案:依靠和发动群众,探索出小田并大田、一村分两田、三证止纷争的三步走工作法,将土地流转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解决在前端。去年底,这一工作法获评湖北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徐应超在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调解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錾字石村党支部书记熊进民介绍,流转区内,引进县广源集团农投公司和上海上禾集团,一期投资1.2亿元,打造集休闲旅游、研学教育、现代农业、餐饮住宿等产业为一体的柿里牧歌田园综合体。目前已建成2栋民宿、3栋木屋以及7个星空帐篷和1个团建露营区,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自家产的柿子干、腊肉、羊肉、土鸡蛋等土货俏销市场。

找到资源库的“隐藏款”——

“两山”论里觅真金

独栋别墅、山间木屋、户外帐篷,多样化的住宿体验,激活了村庄闲置资源。柿里牧歌民宿企划部负责人刘思璐介绍,个性化定制吸引游客,擦亮乡村旅游招牌。

在甜柿收获季节,山外柿园可以伸手摘到柿子,小院里面可以打柿子。入住一户一院的特色民宿,每个小院都有土灶,客人可以做柴火饭,体验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

雷洁深有感触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从中学到了知识,也尝到了甜头。”

在雷洁的眼里,践行“两山”理论,不是简单的说教和空喊,而要俯身读原著、悟原理、重实干。

山村频频出圈,山货频频进城,除了借助外力,还应精准把脉,勤练内功,深挖乡村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开发“隐藏款”,持续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形成规模化、商品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文化风俗活动,养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持久竞争力。

三里畈镇的“隐藏款”就是“一只山羊、一株甜柿、一桶热水”,这三大产业品牌,就是产业“长红”的基础和根源。农文旅融合不能搞昙花一现的“爆红”,更要决胜未来的“长红”,抓牢独一无二的品种,抓住实实在在的流量,唱响全民创意合奏曲,共绘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在三里畈镇錾字石片区邱家河村海拔670米的富居寨下,一座总投资1.3亿元的育肥园已经建成。2024年,以此为依托的大别山黑山羊产业园出栏肉羊6万只,饲料加工3.5万吨,生产有机肥8000吨,打造烤羊肉体验馆和旅牧结合的体验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约甜柿美乡,共享牧上时光。五一前夕,三里畈镇錾字石村“柿里牧歌”羊羊柿集热闹开集。沿途的百年古柿树,不远处漫不经心吃着草的野生黑山羊,让游客在驻足间感受岁月宁静。特色商家在山间开市办集,小茶馆、文创作坊引得游客流连忘返,路边美滋滋的烤串、烤全羊让人直呼过瘾。

傍晚时分,羊羊柿集气氛热闹,星光点缀下的露营基地广场,一群年轻人点燃篝火,尽情用诗用音乐释放快乐。据柿里牧歌总设计师华俊介绍:“这里不仅仅有烤全羊,游客还可以带着家人一起来放羊,还有有趣的沙坑乐园、挖沙套圈、跷跷板等体验项目。”

游客卢丽芬、余素芳对这里赞不绝口:“烤全羊、吃羊肉、羊肉串儿,还有一些文创我们特别感兴趣。相信这个地方会越来越好。”

每年11月份,漫步錾字石村,漫山遍野的百年柿树静静伫立,村道沿路摆满了销售甜柿的摊位;在柿园餐厅,地道新鲜的黑山羊吸引了众多美食爱好者;在山外牧歌营地,写生爱好者们专注于创作,一幅幅丰收图景跃然纸上。

目前,錾字石地标优品示范片区核心区农用地流转1780亩,所涉及的錾字石、邱家河、夏家铺、黄冈庙、黄土坳五个村的环境整治及柿里牧歌、甜柿基地、蚕桑基地、育肥园等项目都已竣工,“甜柿+种养”“甜柿+旅游”“甜柿+直播”融合发展,主题游乐、品质住宿、网红节点、节事活动等新业态初步形成,黑山羊年产量由1.5万只提高到12万只,新栽甜柿树2.5万棵。

以前,柿子是农产品,现在是农事体验的道具、游客青睐的好物产;过去,黑山羊是养殖的动物,如今还是学生研学的物种,喝羊汤、烤羊串成为新时尚;泡温泉,以前是驱寒取暖,如今既是消费时尚,也是一种养生文化体验。

顶层设计盘活闲置资源,特色文化赋能产业振兴,激活錾字石中国甜柿第一村的品牌影响力,导入主题游乐、品质住宿、网红节点、节事活动等业态产品,以产业富民为目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激活乡村产业。

“罗田,一见如故乡”主打的就是美好乡情、乡愁。在罗田,希望的田野、飘香的板栗、火红的柿子、醇厚的乡风、围坐的吊锅,袅袅炊烟、梯田村落、老米酒、蔸子火,如桃源般的村子,已经成为游子心目中美丽故乡的样子。如今,有了“黑山羊、甜柿、温泉”的加持,罗田农文旅融合区正奏响更浓乡情乡愁味的柿里牧歌,迈向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412/c71ab90fa31621dccb25b366f9c992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