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一场捞鱼盛宴在蕲春县赤东镇东福村拉开序幕。撒网、拉网、并塘……随着水位下降,渔网逐渐收紧,水面泛起阵阵水花,一条条肥硕的白鲢、花鲢扑腾跳跃,场面热闹极了。
“这两口池一共80余亩,春节前开始陆续出鱼,年亩产1500斤。”蕲春县鑫江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陈雄介绍。
这几年,通过参加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陈雄对水质监测、预防鱼类病害、饲料投放等科学管理技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鱼塘出产的鱼,除供应本地外,还销往宜昌、四川、广东等地,带动当地渔民增收。
“我是从鄂州过来的,鱼友群里都说赤东的鱼品质好,年前就订购了,今天过来运回去。”正在一旁称重的水产收购商许先生笑着说。
在蕲春县工厂化循环水绿色水产养殖项目暖棚内,一尾尾鲈鱼“住”进“科技大棚”,在水中欢快游弋,润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童焱正在给每个养殖池测控水温、水质。
据了解,该公司计划投资5500万元,建设陆基循环水养殖池68个,规模约12800立方米,计划养殖鲈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等名特优品种,预计年产量300吨,年产值2700万元。
“工厂化养殖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可控,控制得好,每个月都有鱼卖。”童焱介绍:“目前一期暖棚内建有直径8米的养殖池12个,每组养殖池都配备‘鱼马桶’、数字温度计、生化桶等设备。通过控制生长环境,一年四季都是养鱼的好时节。”
同样利用现代设施渔业养殖的,还有位于赵咀村的池塘“零排放”圈养项目。数十亩的水面上, 60只蓝色圆桶整齐排列,工作人员将饲料撒入桶内,原本平静的水面顿时翻腾起来,一尾尾鲈鱼张嘴争食,呈现一番欢腾的景象。
“1亩地可建4只圆桶,每个圆桶直径4米、深3米,一个桶内可养殖3750斤成鱼,产量是传统池塘养殖的十几倍!”该项目建设单位湖北保丰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宋保生介绍,“项目配套建设有尾水处理净化系统、水质检测设备、进排水系统等,养殖环境明显好转,水质明显提升。”
据悉,在蕲春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成功申报渔业发展补助资金,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专利,实现传统养殖模式向绿色高效生态设施渔业养殖模式的转化。“我们的鱼,看不出区别,但吃得出区别!”宋保生笑着说:“通过新模式养鱼,都是绿色食品,销路不愁。公司前一批成鱼全部‘游’到了国外,单价卖到50元一斤!”
近年来,蕲春县大力发展现代设施渔业,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广工厂化循环水、陆基工程化、池塘“零排放”圈养等现代化养殖模式,不断推进设施渔业试点示范。
2024年,该县新建扩建现代设施渔业示范基地4个并投产,新增设施渔业规模9350立方米。今年,还将新增设施渔业示范基地3个,预计新增设施渔业规模6000立方米,一季度就能新增鳗鱼、鲈鱼、鳜鱼等名特优水产品200吨。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