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多措并举加快美丽乡村整区建设推进

2025-02-20 11:19  

黄州区以“促进宜居宜业”为重点,加快美丽乡村整区建设推进,努力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现代化农村典范。

一是统筹乡村生态振兴与人居环境整治。以“沿江环湖,一廊四区”的空间布局推动示范区建设,将生态振兴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通过组团式发展的空间结构,对各乡镇街道的发展进行了明确定位,其中文旅城片区(赤壁、东湖、西湖街道)、科技城片区(禹王街道)、空港城片区(南湖街道、路口镇)、都市农业示范区(堵城镇、陶店乡、陈策楼镇),以推进乡村振兴为着力点,依托乡村农业生态资源本底,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方向,为主城提供旅游、观光、康养、休闲、研学等服务功能。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公路通村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100%,农村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持续为100%。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深入抓好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治理。聚焦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实施系统治理。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因地制宜的模式,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乡镇主抓、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建成湖北省首个区县级农村污水运维中心,形成了一套集“运维中心标准化、运维团队专业化、运维平台智能化、管理制度规范化”为一体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体系,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到51.45%。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黄州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及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通过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保洁服务,实现统一收集、清运、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和收运的村民小组占比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100%,资源回收利用率超过100%。针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立黑臭水体长效管护机制,将治理后的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河湖长制,加强对水体的日常监测和维护,确保黑臭水体治理成效长期保持,全区农村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针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对畜禽养殖粪污排放的监测,确保粪污达标排放,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0.28%。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针对乡村绿化美化,黄州区投资5373万元,创建15个示范村,立足村情实际,整合多方资源,科学规划建设,内外兼修提升村庄“颜值”、增强乡村发展“气质”。

三是优化乡村产业升级与生态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空间设计,科学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在陶店乡,按照“田园小镇”定位,打造农耕文化,对集镇房屋进行立面改造,采用白墙黑瓦加马头墙的设计,在沿线种植月季花,打造清新的田园风格。实施总投资4.6亿元的环幸福水库和美乡村示范片项目,整合环幸福水库周边人居环境改造和提升,以幸福水库传统产业“幸福鱼苗”为抓手,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生态渔业养殖基地、休闲渔业体验区等,推动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同时,结合全乡5000余亩的湘莲来打造田园风光,推动乡村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在陈策楼镇,范家岗村依托绿色生态,打造千亩月季花海,每年五月引来八方游客前来观赏,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村景变美景,美景变“钱”景。此外,黄州区还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如砂幸线的提档升级,将原本不足3.5米的路面扩宽改造至6米,方便了群众生产出行,推动了“交通+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风貌焕新。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相结合。在陈策楼镇,以陈潭秋故居纪念馆这一红色资源为核心,整片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走文旅融合之路。2022年,启动实施了陈潭秋故居4A级景区创建等12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总计划投资8.8亿元。其中,已完成巴河流域幸福港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工程、污水管网提档升级、数字乡村、清廉村居、陈策楼村生态产业园及盂钵桥村禾牧欣精品果园、范家岗月季花海观光旅游基地提档升级等8个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既保护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又提升了乡村风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五是统筹整合多方资金与项目谋划建设。2024年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总资金24.6亿元,累计完成资金投入21.6亿元。其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已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用于长效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综合治理乡村水土流失等。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已累计投入资金7.4亿元,用于重点区域系统治理、加强农用地土壤保护、加强农膜科学使用处置、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有效管控等。提升农村幸福宜居品质方面,已累计投入资金12.8亿元,用于推进农村地区清洁能源替代、实施乡村绿化美化等。

2025年,黄州区计划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总投资5.76亿元,实际预计完成投入资金3.8亿元。同步谋划美丽乡村项目25个,已完成可研编制11个,初步设计2个,正在编制可研报告12个,预计2025年完成投资13亿元。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涵 通讯员 王欢

编辑 胡林冲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412/7ba6d8138097dbd74150d75373bccb7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