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5.9亿、500万、9万……“数”读经济发展信心与活力!

2025-02-20 15:36  

央视网消息:商务部2月1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29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5.9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7.5%。

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87.8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67.8亿元人民币。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22.4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2.5%,较2024年全年提高0.8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68.4%和23.9%。

从来源地看,英国、韩国、荷兰、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324.4%、104.3%、76.1%和40.7%(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上海港1月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

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在刚刚过去的1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创造单月吞吐量历史新高。其中,洋山港以253万标箱的吞吐量占比超五成。 

节后开工,上海洋山港各集装箱码头10余艘船舶同时在港,迎来新一轮的生产作业高峰。

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目前,洋山海关辖区范围内共有海关注册企业8000多家,比2024年全年新增1000多家。

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综合业务四科副科长王雅伟表示,2025年以来,他们已累计受理进出口报关单3.31万票,较2024年增长近两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外贸经营主体正在不断壮大,外贸活力持续增强。

科技赋能海铁联运 港口物流效率创新高

山东港口青岛港海铁联运量连续十年稳居全国第一,2025年以来港口作业繁忙,而高科技的利用让这里的物流效率持续提升,连创多项装卸纪录。

  海铁联运提质加速 装卸纪录再创新高

山东港口青岛港一片繁忙的景象,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制造”从这里起航走向世界,来自全球的货物在这里登陆进入中国市场。

  从河南发运过来的一列满载家具的列车,货物即将通过青岛港装船,运往美洲地区。而它们装船的码头,距离这里只有200米。货物从火车上卸下来,通过“直通直装”的特快通道到装卸码头,最快只需要11分钟。紧接着,这些集装箱就会被码头桥吊提起,像坐电梯一样运到轮船上,整个过程非常便捷。

过去发送货物时,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间需经多次中转抵达目的地,而现在这样的海铁联运通过“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简化流程,实现了海运与铁路运输的无缝衔接,提升了运输的稳定性,节省物流成本15%—30%,物流效率大幅提升。

  就在2025年第一个月,海铁联运中心月度大列装卸箱量首次突破9万标准箱,创下历史新高。

  “无人驾驶”IGV智慧平板运输车提升作业效率

这是港口正在测试的无人自动驾驶IGV车,它靠的是北斗导航系统,系统会实时测算最优行驶路线。相比传统人工顺序执行调度策略,它的作业效率可以提升23.5%,每年减少碳排放400余吨。

  “物流神器”FTR锁精准测量 为作业安全保驾护航

  在正面吊车上也有一个智慧“物流神器”——FTR锁。这是由山东港口自主研发的专利。它藏在吊车不起眼的位置,但是却对装卸作业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过去,每一个集装箱运输前都需要过磅测重。

而现在,正面吊车只需要轻轻拉一下集装箱,FTR锁内置的重量传感器就可以精准测出集装箱的重量,实时传输到驾驶室内的显示屏上。除此之外,还内置激光测距仪,可以检测集装箱吊离托盘距离,驾驶室实时显示起升高度,保证作业安全,同时大大提升了装卸效率。

  海铁联运 打造海陆双向国际物流通道

目前,山东港口已建成17万平方米的海铁联运中心,已经建成4条850米的海铁联运集装箱专用作业线,3座占地2.5万平方米的仓库,已开通运营101条集装箱班列线路。

  为了物流运输降本、提质、增效,2025年,海铁联运中心还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一方面打造集物流、仓储、运输、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化“公路内陆港”新模式。另一方面,以铁路优势为核心,整合口岸散列发运客户,新增口岸发运代理服务功能。力争2025年实现海铁联运箱量突破100万标准箱。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2/8cc294ca24d17dc9377270e9adc1253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