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陈潭秋的人格风范 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

2025-02-20 17:19  

陈艳平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陈潭秋曾说,“我死后要化作一抔黄土,铺在通向胜利的路上”。诚如斯言,他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奉献了一生。

陈潭秋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他曾有诗云:陈策楼上谁陈策,救民山前我救民,除贼未尽还除贼,革命虽难更革命。他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用奋斗践行了初心,用热血铸就了奉献,用大爱书写了担当。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唯一牺牲后仍被选为中央委员的革命烈士。他用自己的生命给什么是共产党员作了最生动的诠释,他的风范永昭后人,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陈潭秋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铮铮铁骨不叛党,凛凛气节冲云霄。无论道路怎样艰难曲折,无论形势多么纷繁复杂,哪怕萍踪浪迹、行止不定,陈潭秋都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这份信仰,并为之奋斗终身,至死不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今天,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共产主义信仰从来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它不仅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存在于党的文件报告中,更直接体现在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里,体现在我们对待每一件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份职责的态度和效果中。

学习陈潭秋深厚绵长的人民情怀。陈潭秋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本可以过上安定闲适的生活。但是,为了国家的进步,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他毅然选择了随时面临坐牢牺牲的共产主义革命道路。他的一生,始终心怀人民,领导工人运动时,他把基层群众的艰难困苦看在眼里,担任粮食部长时,他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以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在新疆工作时,他经常访贫问苦。陈潭秋的一生,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对人民无限忠诚,始终把“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心怀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黄冈来说,要把关注的目光和更多的精力放在补短板强弱项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问题导向办实事,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做好“每家每户”的事,才能惠及“千家万户”。每家每户的一件件小事,就是连着民心,系着冷暖的国家大事。只要我们把一件件小事办好,群众的日子就能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与群众同甘共苦,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谱写黄冈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学习陈潭秋大公无私的奉献品质。大革命失败后,陈潭秋为了革命事业转战南北,不得不将年幼的孩子托人抚养。他不仅自己舍身救国,还教育引导身边亲人起来革命,他一家走出了六位共和国烈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奉献者。从脱贫攻坚第一线,到疫情防控最前线,再到防汛救灾第一线,处处都有我们党员干部的身影。我们党,我们国家,就是靠千千万万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先进分子无私奉献,赢得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今天,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着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需要我们黄冈的党员干部发扬奉献精神,锚定目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一年接着一年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作出黄冈贡献。

学习陈潭秋敢于牺牲的担当精神。在腥风血雨的革命斗争中,陈潭秋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从新疆撤离的时候,他说:“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周恩来曾评价说:“潭秋同志一生的革命经历有一个很大特点,经常受命于危难之时。”每次受命于危难,陈潭秋都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直到血洒天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向陈潭秋同志学习,需要我们做人讲感情,做事讲担当,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当前,黄冈各项改革事业正处在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各级党员干部要聚焦支点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担当善为、砥砺奋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把黄冈好山好水、好资源、好文化、好区位的比较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推动黄冈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单位:黄冈市委党校)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412/3223bbeca97c9ef2ba0319bc1102c65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