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春雨纷纷,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的蕲艾种植基地里,艾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得特别旺盛,绿油油一片,铺满田埂,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该基地采用蕲艾优质种苗,坚持以自然农耕种植方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的种植模式,发展种植面积近2000亩,带动周边村民80余人就业,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蕲春县树立链式思维,聚焦政府引导、市场培育、机制创新、协同融合,不断优化蕲艾全产业链布局,落实“以三产促二产、以二产带一产”的工作思路,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蕲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完善机制体制,加快推进品牌建设。该县通过“链长制+品牌”模式,县“四大家”领导亲自挂帅,形成了“李时珍品牌、蕲艾系列品牌、其他品牌”的“1+N+X”品牌矩阵。通过大力推广“五改两促”种植技术、实行“五长”工程、“六边”种植和市场主体带动,按照“政府奖励、村级供地、市场主体投资、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模式,我们陆续推进蕲艾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加强优质种苗合作培育,开展优良品种示范推广。该县积极与湖北中医药大学签订框架协议,深化“蕲黄1号”“蕲青1号”优质种苗技术合作。根据市场需求,与中南民族大学合作,开发“蕲特1号”“蕲特2号”“蕲特3号”优质种苗。组织市场主体分别在漕河镇刘榜村、横车镇拢船头村、刘河镇花园港村、彭思镇大洼厂村和八里湖白堰大队建成“蕲黄1号”“蕲青1号”良繁基地5个,并在蕲州镇竹林湖村培育“蕲特”新品种60亩。
品牌基础不断夯实,标准引领与质量提升并重。在标准引领方面,该县成功争取人社部发布《保健艾灸师》国家职业标准,成为全国第二个由县级政府申报的国家级技能标准,标志着蕲春艾灸师从“就业创业”向“职业行业”转变。同时,该县主导或参与制修订了37项蕲艾相关标准,企业标准超5000项,占全国艾草类标准的70%以上。2024年,该县编制完成《蕲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24年—2029年)》,并印发艾草行业首个《蕲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抢占了艾草产业发展的话语权。
在质量提升方面,该县与武汉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蕲艾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4家企业通过“湖北精品”标准先进性评价,18家企业进入“湖北精品”培育库,4款产品进入“湖北精品”终评。目前,该县已有16家企业获得蕲艾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资格,全县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到102家。
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蕲艾品牌价值连续九年实现大幅提升,2024年蕲艾品牌价值跃升至130.30亿元,位居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第24位,居全国中药材地理标志品牌价值首位。蕲艾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品牌十年路典型案例”,并上榜“点赞2024我喜爱的中国品牌”。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叶苗苗、吕雷、陈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