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惠院故址——“穿越千年游东坡”之十二

2025-03-10 09:07  

编者按:苏东坡居黄州四年又四个月,留下了七百余篇文章,其文学成就登峰造极。在他的文章中记载了大量的黄州历史地名。这些地名蕴含着苏东坡的文学艺术升华的轨迹,同时也展示了苏轼嬗变为苏东坡的心路历程。为了让广大的“坡迷”能够在黄州穿越千年,沉浸式地体验当年的苏东坡,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配合黄冈市黄州区人民政府,对这些历史地名的遗址遗迹进行深入研究、考察、论证、认定和立牌工作,并将其纳入黄冈市地名文化的保护名录。为了加大东坡文化的宣传,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的“东坡黄州”微信公众号本期《穿越千年游东坡》专栏推出苏东坡文章中黄冈市黄州区历史地名遗址遗迹----定惠院故址。请大家继续关注“东坡黄州”公众号,并点击“最忆东坡”小程序,穿越更多东坡遗址遗迹。在此,诚邀广大“坡迷”亲临黄冈市黄州区,实地感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定惠院故址: 位于黄州区赤壁办八一社区原黄冈市自来水公司院内(经度:114.871314  纬度:30.446103  海拔:30.2米)

考证  苏东坡在《五禽言五首》记述 :“梅圣俞尝作《四禽言》。余谪黄州,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苇。”苏东坡在《记游定惠院》记述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大明一统志》记载:“定惠院在县东南……”明弘治《黄州府志》记载:“定惠院,在府志东南。”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陆游第二次游览黄州记述:“定惠院已废,海棠亦不复存在。”明万历《黄冈县志》记载:“定惠院,在城东清淮门(即东门)外。”府志和县志记载的定惠院位置不一致。为准确考证定惠院故址位置,考证人员还参照了定惠院与柯山相关联的史志及苏东坡诗文记载。南宋人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柯山,在东坡高寒楼(四望亭)之东。”“柯丘,东坡图云:‘柯山四望,直南高丘也,故亦名柯丘。’坡诗‘柯丘海棠吾有诗。’”明代弘治《黄州府志》记载:“一名柯丘。”明代万历《黄冈县志》记载:“一名柯丘,在县东南……”考察人员又认真研学了2012年7月18日,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召开有当时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王兆鹏先生等专家参加的论证会认定:“……定惠院的位置在原地区大修厂的西侧,即今市自来水公司的后院内。”

考察人员根据苏东坡著作和以上历史文献中记载以及多次现场踏勘测量分析认定:定惠院故址位于黄州区赤壁办八一社区原黄冈市自来水公司门前西北侧。

考察人员又根据苏东坡著作和历史文献,再通过研讨、论证、现场踏勘测量分析,分别认定了苏东坡文章中与定惠院有关联的黄州历史地名故址。

柯山故址:位于黄州区赤壁办八一社区原黄冈市缫丝厂内(经度:114.872203  纬度:30.445943   海拔:49.1米)

安国禅寺:位于黄州区赤壁办宝塔社区其位置千年未变。(北纬:30°26′11.4574″  东经:114°52′34.1362″    海拔:26米)

遗爱亭故址:位于黄州区赤壁办宝塔社区安国寺内(经度:114.870654  纬度:30.440742   海拔:26米)

尚氏第故址:位于黄州区赤壁办东门社区奥康步行街南广场西南角附近(经度:114.873132  纬度:30.448668  海拔:26.5米)

梅堂故址:位于黄州区赤壁办东门社区奥康步行街南广场东南角附近(经度:114.873586  纬度:30.448987   海拔:26.5米)

简介:定惠院为北宋时期黄州古寺。该寺虽小,但茂林修竹,环境清幽。公元1080年农历二月一日,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达黄州后,黄州知州陈君轼为关照苏东坡父子,调理苏东坡心情,特与住持颙师商量,安排苏东坡父子“某寓一僧舍,随僧蔬食,甚自幸也。”虽然,苏东坡在定惠仅住了近四个月的时间,但是,这几个月对他调养性情、适应黄州的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他居黄州四年多时间里,时常回访定惠院。为此,他在定惠院写了《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记游定惠院》等名篇。

有关诗词: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首》

其一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结茅舍。浮浮大甑长炊玉,溜溜小槽如压蔗。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闭门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从嘲骂。

其二    

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那禁泻。忆昔扁舟溯巴峡,落帆樊口高桅亚。长江衮衮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 竟无五亩继沮溺,空有千篇凌鲍谢。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少年辛苦真食蓼,老境清闲如啖蔗。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定惠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

啼夬鸟催天明,喧喧相诋谯。暗蛩泣夜永,唧唧自相吊。 饮风蝉至洁,长吟不改调。食土蚓无肠,亦自终夕叫。鸢贪声最鄙,鹊喜意可料。皆缘不平鸣,恸哭等嬉笑。阮生已粗率,孙子亦未妙。道人开此轩,清坐 默自照。冲风振河海,不能号无窍。累尽吾何言,风来竹自啸。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 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五禽言五首》

梅圣俞尝作《四禽言》。余谪黄州,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苇。春夏之交,鸣鸟百族,土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 

其一 使君向蕲州,更唱蕲州鬼。我不识使君,宁知使君死。 人生作鬼会不免,使君已老知何晚。自注:王元之自黄移蕲州,闻啼鸟,问其名。或对曰:此名蕲州鬼。元之大恶之,果卒于蕲。 

其二 昨夜南山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裤。不辞脱裤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自注:土人谓布谷为脱却破裤。

其三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自注:此鸟声云,麦饭熟,即快活。 

其四 力作力作,蚕丝一百箔。垄上麦头昂,林间桑子落。愿侬一箔千两 丝,缫丝得蛹饲尔雏。自注:此鸟声云蚕丝一百箔。

其五 姑恶姑恶,姑不恶,妾命薄。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干,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自注:姑恶,水鸟也,俗云妇以姑虐死,故其声云。

《记梦赋诗》跋文

今书赠柯山潘大临邠老,云:“百叠漪漪水皱,六铢縰縰云轻。植立含风广殿,微闻环佩摇声。

《记游定惠院》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 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项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 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 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 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丛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 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师中庵题名》

元丰七年二月一日,东坡居士与徐得之、参寥子,步自雪堂,并柯池入乾明寺,观竹林,谒乳姥任氏坟,锄治茶圃,遂造赵氏园,探梅堂,至尚氏第,观老枳偃蹇,如龙蛇形。憩定惠僧舍,饮茶任公亭、师中庵,乃归,且约后日携酒寻春于此。

《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集之为诗。故辞无伦次》

薄云霏霏不成雨,杖藜晓入千花坞。柯丘海棠吾有诗,独笑深林谁敢侮。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眠日亭午。竹间老人不读书,留我闭门谁教汝。出檐藂枳十围大,写真素壁千蛟舞。 东坡作塘今几尺,携酒一劳农工苦。却寻流水出东门,坏垣古堑花无主。卧开桃李为谁妍,对立鵁鶄相媚妩。开樽藉草劝行路,不惜春衫污泥土。褰裳共过春草亭,扣门却入韩家圃。辘轳绳断井深碧,秋千挂索人何所。映帘空复小桃枝, 乞浆不见譍门女。南上古台临断岸,雪阵翻空迷仰俯。故人馈我玉叶羹,水冷烟消谁为煮。崎岖束缊下荒径,娅姹隔花闻好语。更随落景尽余樽,却傍孤城得僧宇。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必闻钟鼓。明朝门外泥一尺,始悟三更雨如许。平生所向无一遂,兹游何事天不阻。固知我 友不终穷,岂弟君子神所予。

《与王定国书》

某启:自到黄州,即属岸人日伺舟驭消耗,忽领手教,顿解忧悬。仍审比来体气清强,且能自适,至慰。知未决东西,计其迂直崄易,相去必不悬绝,而得一见,乃是不肖大幸,不识果安从。某寓一僧舍,随僧蔬食,甚自幸也。感恩念咎之外,灰心杜口,不曾看谒人。所云出入,盖往村寺沐浴,及寻溪傍谷钓鱼采药,聊以自娱耳。

《安国寺浴》

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山城足薪炭,烟雾濛汤谷。尘垢能几何,翛然脱羁梏。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默归毋多谈,此理观要熟。

《安国寺寻春》

卧闻百舌呼春风,起寻花柳村村同。城南古寺修竹合,小房曲槛欹深红。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遥知二月王城外,玉仙洪福花如海。薄罗匀雾盖新妆,快马争风鸣杂珮。玉川先生真可怜,一生耽酒终无钱。病过春风九十日,独抱添丁看花发。

《黄州安国寺记》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 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 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黄鄂之风》

近闻黄州小民贫昔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江南尤甚。闻之不忍。会故人朱寿昌康叔守鄂州,乃以书遗之,俾立赏罚,以变此风。黄之士古耕道,虽椎鲁无它长,然颇诚实,喜为善。乃使率黄人之富者,岁出十千,如愿过此者,亦听。使耕道掌之,多买米布绢絮,使安国寺僧继莲书其出入。访闾里田野有贫甚不举子者,辄少遗之。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吾虽贫,亦当出十千。

《遗爱亭记》代巢元修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 东海徐公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公既去郡,寺僧继连请名。子瞻名之曰“遗爱”。时谷自蜀来,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见公。公命谷记之。谷愚朴,羁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质之于子瞻,以为之记。

《记张公规论去欲》

太守杨君素、通判张公规邀余游安国寺。坐中论调气养生之事。余曰:“皆不足道,难在去欲。”张云:“苏子卿啮雪啖毡,蹈背出血,无一语少屈,可谓了死生之际矣。然不免为胡妇生子,穷居海上,而况洞房绮疏之下乎! 乃知此事不易消除。”众客皆大笑。余爱其语有理,故为录之。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张耒

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

《同晁郎及秬秸步游乾明晚逾柯山归》张耒

野水菰蒲秀,荒陂荠麦长。

卑田留积雨,荒寺掩斜阳。

远树连云梦,群山近武昌。

言归日已夕,村迳度牛羊。

《入蜀记》(节选)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焉,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只片石布其上,近则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值,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亭名见苏公及张文潜集中。坡西竹林,古氏旧物,号“南坡”,今已残伐无几,地亦不在古氏矣。出城五里,至安国寺,亦苏公所尝寓。兵火之余,无复遗迹,惟绕寺茂林啼鸟,似犹有当时气象也。

来源: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503/4732119fab38c97a27c52157172ae16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