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在湖北支点建设中奋发有为

2025-03-11 10:22  

十堰,地处湖北西北部,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拥有“川陕咽喉、四省通衢”的美誉。十堰市拥有仙山、碧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被誉为“中国商用车之都”。2024年,十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经过多年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十堰进入聚势突破、转型蝶变关键期。眼下,正在全力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十堰,充分发挥战略优势,整体提升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和后劲,奋发有为服务湖北支点建设。

做好首要的事,用心用情守护国家战略水源地。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核心水源区。通水以来,累计调水超过700亿立方米,惠及26座大中城市1.14亿人口。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320万十堰人民由衷感到光荣和自豪。十堰坚持把守好一库碧水摆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库区水量保障、水质管控、水源涵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上下更大功夫,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持续提升“守井”能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做大看家产业,持续巩固“中国商用车之都”地位。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摇篮,有整车企业12家、零部件企业3167家,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个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不出城就可组装一辆车,3分钟就有一台车下线,在商用车制造、应用和创新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十堰中重卡产量市占率达12.7%、全国地级市第一,8类专用车市占率、20种零部件销量全国第一。十堰正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结合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着力打造绿色制造之城。加快汽车主导产业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转型,积极抢占新赛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做响武当太极,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十堰有3A级以上景区96家,处处是美景、四季皆可游,武当山古建筑群气势恢宏、享誉世界,早在1994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武当太极是对话世界的文化符号,湖北省支持十堰每年举办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四海宾朋会聚十堰、问道武当,世界瞩目。十堰扛牢“湖北旅游 武当突破”使命责任,抢抓武西高铁2026年开通重大机遇,坚持“山上增辉添彩、山下腾笼换鸟”,全力将武当山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发挥武当山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市内景区景点串珠成链、协同联动,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做特堰味佳品,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十堰森林覆盖率74%,山好水好生态好,是滋养优质产品的沃土。武当山茶、房县黄酒、橄榄油等产品畅销北上广深等城市,香菇、木耳远销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市场。中国好水、武当蜜橘等优质资源吸引了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燕京啤酒、北冰洋等30多家知名企业到十堰投资建厂,还培育出武当山水、水源地等本地品牌。十堰还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加快构建“绿色农业+林下经济+水经济”生态产业体系,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让更多十堰优质绿色农产品跨越山海、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做强综合实力,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十堰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汉十高铁、襄渝铁路贯穿东西,高速公路“四纵三横”,武当山机场通达全国20多个城市,已形成至周边大中城市的“两小时高铁圈”、至全国主要城市的“两小时航空圈”。2024年外地人在十堰购房占比18%、就医230万人次。十堰聚焦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150万目标,大力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功能品质,持续巩固医疗、教育、消费优势和产业、置业、就业吸引力,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来源:新华社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503/0a6d632ecc006135d6e18ffbbd1f1e6e.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