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马艳明 通讯员刘钊海 胡溢)3月16日清晨,英山县医共体总医院陶家河乡分院值班室里的电话突然响起:“长岭岗村81岁的姜大爷昏厥时撞破额头,流血不止。”正在值夜班的汪质拿起急救箱冲向救护车,救护车的轰鸣声撕破山乡的寂静,直奔姜大爷的住处。这是汪质多年来在陶家河乡分院工作的一个缩影。
陶家河乡地处英山县东北部,是英山最偏远的高山乡镇,今年31岁的汪质就出生在这里。汪质热爱医学,一心想为家乡群众做好卫生健康服务,2016年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毕业后,毫不犹豫选择回到了英山县医共体总医院陶家河乡分院,一干就是9年。
刚到陶家河乡分院汪质就被安排到放射科,兼管公共卫生科的档案录入工作。陶家河乡是个人口少的乡镇,放射科每天不到10位患者做放射检查。2017年3月,不满足于现状的汪质通过自学考入长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取得医学本科学历。汪质坚信,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才有能力治病救人。
2019年,陶家河乡分院岗位调整时,汪质选择到临床一线。缺乏工作经验的汪质静心学习各种临床指南,并在长辈们的悉心带教和指导下,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慢慢适应了临床工作节奏,自己的技术也逐渐成熟。
多年的历练,已让汪质成为陶家河乡分院的业务骨干。胸痛单元、卒中防治站、咳喘单元、心律失常单元的创建都离不开汪质的身影。
2023年9月17日傍晚,71岁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李大爷突发胸痛,心电图显示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汪质和团队立即启动胸痛救治单元,通过“心电一张网”系统紧急连线县医共体总医院专家,在专家指导下。陶家河乡分院首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溶栓成功,这也是汪质人生中第一次直接参与救治的溶栓病例。
截至目前,汪质成功转运、救治心脑血管危急重症患者20余例。
9年来,汪质的足迹遍布了陶家河乡的每一条羊肠小道。汪质记得,12个行政村每个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习惯,能准确说出哪个村落有定期服药的独居老人。
如今,已是医务科长的汪质,除了负责临床工作外,还承担着病历质控、医疗质量考核、质量分析报告等诸多工作,以单位为家已成为汪质的日常。
汪质的故事,是英山县广大基层医生的缩影。汪质,用青春丈量山路,以仁心守护生命,让医学的温度穿透层层叠嶂,在每一个晨曦初露的山坳里,绽放成最璀璨的生命之光。
来源:黄冈日报
编辑:汪泽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