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场招聘会次第绽放;
6万个岗位如繁星铺就就业坦途;
3.2万份就业意向书跃动着民生温度……
承载着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眷顾着成千上万个就业梦想,2025年的春风尚未吹绿大别山的草木,一场规模空前的就业服务热潮正悄然吹暖黄冈大地。
形成招聘矩阵
“广覆盖”“高频次”“巧破题”
1月21日上午,借着春节前的人才返乡热潮,2025年“春风行动”乐业黄冈首场推介暨招聘活动在黄冈黄州遗爱湖东坡广场举行。自此,2025年“春风行动”在全市铺开。
为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全市人社部门从“摸底数”与“拓岗位”两端发力。前期,针对外出返乡人员开展“就业访民情”行动,通过基层人社服务专员走访联络,掌握返乡就业创业意愿人员4.2万人。
与此同时,企业端的需求摸排也在紧锣密鼓推进。针对50家重点企业、285家春节不停产工业企业、274家增加值较高企业,开展“访企拓岗”行动,通过电话、微信、实地走访企业630家,掌握了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
在供需数据全面摸清后,“春风行动”迅速从政策部署转向服务落地。各县(市、区)抢抓企业开工复产关键期和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将招聘服务向基层延伸,高频次招聘活动次第铺开。
1月22日晚,从上海、杭州前往英山的四辆大巴车安全抵达该县境内高速出口。随即,一场跨越600多公里、承载满满乡情与温暖关怀的“送岗位、送政策、送祝福”护航农民工返乡活动,在英山温馨展开。
黄梅43家企业携手九江10家企业,为求职者带去1157个岗位,多项福利被醒目地“晒”在招聘简章上,向每位求职者伸出橄榄枝。
截至目前,全市已举办各类招聘会380场,进场企业4500余家(含武汉都市圈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万个,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2万人。类似的招聘行动还在持续进行……
让就业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黄冈市各级人社部门巧破难题,在招聘形式上大胆创新。
浠水县将招聘会开进高铁站,开启到站招工、员工出闸选岗的招聘新模式。
麻城市开展“包干到村、摸排到户、送人到厂”的闭环服务模式,开通看岗、送岗直通车,组织2491名有求职意愿的群众到立讯公司实地探厂体验。
红安县组织190余名求职人员免费乘坐“送工入企直通车”,到企业参观选岗。
黄州、武穴、团风等地创新实施“网格化”就业服务新模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
“春风行动”服务对象,从最初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扩展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和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招聘形式也由单一的综合形式转变为综合和专场并重。
“返乡人员专场招聘”“脱贫人口专场招聘”“巾帼同创”女性专场招聘会、“退役军人招聘”“夜市招聘”“15分钟就业圈”特色服务专区……这些新涌现的专场招聘会和招聘形式因地制宜,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精细化的就业需求。
优化技能培训
“强对接”“创特色”“促发展”
“这比我们培训学得简单!”“计件工资平均能拿到7000多元,待遇挺不错。”3月13日,在市区两级人社部门组织下,求职者走进顾家家居智能制造基地和骆驼户外用品产业园,通过“沉浸式”参观体验开启就业新通道。
这是黄冈市创新开展“培训+定向送工入企”特色服务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求职者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平台,既缓解重点企业用工压力,又促进城乡劳动者就近就业。
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老乡们一路畅通的背后,是两地人社部门的精心筹划。“看似只是一趟车,却涉及众多环节。从人员摸底、就业培训、交通协调到岗位匹配,提前两个多月就忙起来了。”黄州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为做好动员,当地派出劳务专干等现场宣讲,跑遍多个乡镇。同时,结合群众意愿,筛选出优质岗位。“群众关心的工作岗位、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都要逐一敲定,不能带着不确定性上车。”
目前,黄冈市区人社部门通过“定向培训+入企探岗+现场签约”模式,为骆驼户外、顾家家居等重点企业输送技能人才500余人。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在精准发力。英山县“绣娘”培训班开班,吸引学员110余名,解决瑞勤箱包、如普帽业等企业用工需求,帮助学员掌握缝纫技能,实现就业增收。
罗田县人社局举办为期32天的叉车工技能培训班,吸引该县30余名待业人员、转岗职工及农村劳动力参与,通过“理论+实操+情景模拟”阶梯式特色教学模式,精准提升学员职业技能,为本地物流、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黄冈市还聚焦数控机床、医药化工等42个工种,更新《黄冈市重点产业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建设保健艾灸师师资库,将保健艾灸师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体系,成功从“就业创业”向“职业行业”转变。
“我们将重点围绕绿色经济和银发经济开展相关就业技能培训,实施万名蕲春艾灸师和万名黄冈护工培训计划,定期集中发布培训信息,建立培训质效评估制度。”市就业中心负责人冯意和表示。
据统计,今年初以来,黄冈市已定期发布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开班信息267期,选择养老护理员、育婴师、保健艾灸师、叉车工等群众需求量大的培训工种,通过专业讲师授课、实操演练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助力学员掌握一技之长。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1.1万余人。
构建服务网络
“智能化”“家门口”“加速度”
3月11日清晨,万达“零工驿站”刚开门,市民张建国便匆匆赶来。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他通过“i黄冈”劳务系统提交求职信息,不一会儿就找到了合适企业的招聘信息。
“以前找工作到处托关系,现在家门口点手机就能成!”他感慨道。上线一年的“i黄冈”劳务系统让“指尖就业”成为新趋势,该系统集合岗位查询、技能培训、补贴申领等功能,2024年访问量突破70万人次。
线下服务也在同步延伸。102座“零工驿站”、30辆“就业大篷车”和2706名基层人社联络员,将就业服务网络织进城乡肌理。
蕲春县蕲北“零工驿站”内,工作人员正为50岁的李桂枝匹配保洁岗位,“月薪4000元,缴社保,明天就能试工!”目前,我市已打造“城镇零工驿站+乡村服务网点+社区e站”覆盖全域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就业服务人员全覆盖。
红安县“就业大篷车”在各乡镇走街串巷,车载电子屏滚动播放的岗位信息吸引百余名务工者驻足咨询,这种“送岗上门”的服务模式让就业信息突破地域限制。
据统计,全市通过“驿站+大篷车”模式已举办流动招聘会135场次,发放政策“口袋书”33.5万册。
在服务求职者的同时,黄冈市让政策红利快速直达市场主体。通过大数据比对,市人社部门精准筛选符合条件企业,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输血”。
2024年,通过持续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等便捷方式,加速兑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社保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资金共计1.2亿元。
就业服务的全面提升,更加激发了创业活力。麻城市在上海市和杭州市成功举办“就在麻城·共创未来”2025年湖北麻城返乡就业创业推介活动,携65家企业2747个岗位吸引300余人参加,充分展现就业服务向外延伸的辐射力。
浠水县赴深圳开展“楚商回乡·共建支点”推介活动,吸引16家企业签约、2家企业达成回乡兴业的投资意向。
截至目前,全市新增返乡创业283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63笔3.64亿元,创业扶持政策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当3.26万名求职者在家门口找到心仪的岗位,当2836名创业者开启人生新旅程,“春风行动”这场浩荡春风已然吹开幸福之门,开启黄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瞿玲 通讯员 潘灿
编辑:佘筱敏;初审:张高晖;终审: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