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法治道路上的铺路石

©原创   2025-04-02 09:39  

愿做法治道路上的铺路石 

——记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武穴市大金司法所所长邓木云 

通讯员 石乐齐

三十载春秋,她扎根乡土,用脚步丈量法治的温度;千余件纠纷,她以心化结,让矛盾消弭于萌芽。      她是群众口中的“邓所长”、田间课堂上的“邓老师”、百姓心里的“邓大姐”——武穴市大金司法所所长邓木云。从青丝到白发,她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基层法治事业,用行动诠释着“铺路石”的坚守与深情。    

定纷止争的乡土智慧   

基层矛盾千头万绪,邓木云却在30年的调解生涯中摸索出一套“四式调解法”:大禹治水疏导式、铁杵磨针沉浸式、庖丁解牛钻研式、徙木立信教育式。这套方法让一个个剑拔弩张的场面化作握手言和的温情。   

2024年6月,大金镇某村武某与苏某因26万元彩礼退还问题争执不下,随后发生肢体冲突。邓木云经过三次实地走访,发现双方诉求均缺乏法律依据。她耐心释法,劝导武某放弃不合理索赔,疏导苏某体谅对方难处。最终,双方达成返还19.9万元彩礼的折中方案,既避免诉讼风险,又维护双方权益。   

 30年来,邓木云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300余件(次),调解成功率98%以上。她的调解记录本记得密密麻麻,其中写着这样的心得:“法条是冷的,但调解者的心必须是热的。”      

 法治种子的播撒艺术   

邓木云深知,法治建设不仅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她创新推出“三互普法”模式,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   

运用“垸子夜话”宣讲法治故事。每逢农闲傍晚,邓木云的身影便出现在村庄垸场。一张木桌前,她用地道的方言讲述“张三土地纠纷”“李四赡养案”等身边故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款融入家长里短。村民从最初“看热闹”到主动咨询,七旬老汉王伯甚至成了“编外普法员”,逢人便说:“邓所长详细讲了继承法后,让我家三个儿子再也不为赡养老人而争执了!”   用法治课堂点燃少年心灯。作为法治副校长,邓木云发现传统的“填鸭式”讲座效果有限,便想办法改变宣讲方式。她将“模拟法庭”搬到课堂,让学生们扮演“法官”“律师”,并适时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条文,“沉浸式普法”让法律意识深植童心。    

用干部讲堂来筑牢依法行政治理根基。在镇机关“法治大讲堂”上,邓木云以“镇政府被诉案例分析”为切入点,用“快问快答”形式考验干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理解。    

如今,大金镇22个村、社区遍布她的足迹,2万余份宣传册、1700余次法律咨询、百余场特色普法活动,织就了一张立体法治宣传网。    

 重启人生的“摆渡密码”    

面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邓木云提出“用亲情唤醒良知,用真情重燃希望”的“两情工作法”。     

面对社区矫正,一开始,青年小陈配合度较低,对此,邓木云并不气馁,三次登门,发现其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便主动收集市里零工驿站的招工信息为其提供就业机会,还多次为小陈提供心理疏导。如今,小陈成了矫正对象里法治宣传的排头兵,2024年12月还主动参加无偿献血,回馈社会。   

 在邓木云的帮教档案里,记录着好多的“重生故事”:吸毒人员老张成为果园技术能手、盗窃惯犯李某转型为物流司机……她用“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帮扶,让百余名帮教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法理有度,人心是秤。30年来,邓木云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武穴市最美法治人物”“武穴市最美巾帼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我愿永远做法治道路上的铺路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司法服务,为乡村百姓解决困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她的话语,坚定有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