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波澜 通讯员 汤学东 梅晶
3月14日,午餐时分,黄梅二中高二(13)班学生周宇欣轻触智能餐柜屏幕,系统根据她的体质数据推荐含铁量高的菠菜猪肝套餐。
该校通过构建“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的智慧监管体系,积极推进“数字食堂”建设,通过数字化赋能,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有效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数控食链,筑牢安全壁垒
3月14日早晨,黄梅二中食堂库房内一片忙碌景象。食堂管理员熊文杰正与几位师傅一起,将采购来的食材放上电子秤称重。
自去年底起,食堂统一配备电子秤,电子秤上方连接着平板显示器和摄像头,与数据中心互联。称重画面和信息实时上传,整个过程都处于监控之下,确保食材保质保量出入库。
走进学生餐厅,一块大型触屏引人注目,上面滚动展示着当天午餐的出库数据,各类食材采购票据、出入库台账一目了然,供师生随时查看监督。
在食材采购环节,该校“数字食堂”平台与优质供应商深度合作,实现食材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学校对食材采购量、师生消费习惯、财务管理状况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等进行全面查看、精准统计、深入分析与及时预警,将数据展示、过程监控、业务监管功能有机融合,全方位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食材储存同样离不开智能化手段严格把控。“数字食堂”引入智能仓储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24小时实时监测仓库温湿度等环境指标,并自动调控至最佳存储条件。系统还能根据食材保质期,智能提醒工作人员优先使用临近过期食材,从源头上杜绝过期食材流入餐桌的风险。
后厨操作间里,多个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紧盯”每一个操作流程。食堂工作人员洗菜、配菜、烹饪的一举一动,都被清晰记录,并实时传输至“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
该校党委书记於云龙指着墙上的电子大屏幕,一边演示一边介绍:“食品加工时,‘数字食堂’运用视频监控和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对厨房操作进行全流程记录分析。一旦捕捉到诸如未按规范佩戴口罩、违规操作设备等不当行为,系统立即发出预警。从食材配送到供餐,每个环节都留存清晰视频档案。”
数字监管在该校食堂各环节深度嵌入、高效运转,以科技之力编织一张牢固的食品安全防护网,让师生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能安心享受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保障,每一口都吃得放心、舒心。
明厨亮灶,烹饪安心美味
午餐时分,该校食堂热闹非凡。红烧肉色泽红亮诱人,鱼面鲜香扑鼻,各类美食琳琅满目。高二(4)班学生周宁站在打饭窗口前,面对丰富的菜品一时有些纠结。
记者在现场看到,食堂菜谱丰富多样,既有经典的红烧肉、清蒸鱼,也有充满地方特色的炒豆粑、糯米圆子,每日供应的时令蔬菜和特色炖汤,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健康饮食需求。
“食堂菜品口味地道,种类多样,还不断更新。不管是追求辛香刺激的味蕾享受,还是注重营养均衡,都能吃得满意。”高一(18)班学生汪嘉灵赞不绝口。
这份满意背后,是该校“数字食堂”强大的支撑。
该校校长陈鹤鸣介绍,数字食堂涵盖消费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互联网+明厨亮灶”三大模块,可实现纪委监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对学校食堂的全面、高效、统一、可视化的监管。通过科技赋能监管,让学校食堂采购“看得懂”,财务“看得清”,营养“看得见”,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管理,提升学生就餐质量,切实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利益。
家长们也通过“数字食堂”平台,对孩子的用餐和消费情况了如指掌。高三(15)班学生家长梅进贵感慨道:“以前总担心孩子吃不好,现在能实时看到孩子吃了啥。学校在食品安全上非常用心,我们家长特别放心。”
学生们对“数字食堂”也喜爱有加。“个性化推荐功能太实用了,帮助我们轻松找到喜欢的菜品,享受更加愉快的用餐时光。”高二(14)班学生宋博伦说,除了菜品丰富,结算速度也快,节省了很多时间,能有更多时间休息和学习。
“‘数字食堂’是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关键举措,既保障了学生饮食安全和健康,又提升食堂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於云龙表示,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完善“数字食堂”功能,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