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承古意,文明祭哀思。4月1日上午,大冶市夕阳红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场集政策宣讲、文艺演出、便民服务于一体的首场宣讲暨文明集市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由大冶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东岳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承办,旨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厚养薄葬”“文明祭祀”的理念深植民心,倡导文明殡葬新风尚。
新风尚:从“烟火味”到“花草香”
“我国每年传统焚烧祭品产生的污染物相当于400万辆轿车的年排放量,传统祭扫方式急需革新……”
作为殡葬改革的倡导者,“红细胞”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队员陈世林结合大冶实际,直指土葬占地制约农业发展、祭祀加剧空气污染、攀比浪费加重群众负担等积弊,向居民讲解殡葬改革政策,呼吁市民践行“厚养薄葬”“三减三禁”新风。
以一颗感恩之心追思故人,以一份敬畏之心守护绿水青山,以一份责任之心共塑城乡文明。在文明集市现场,“鲜花换纸花”摊位前排起长队,市民用纸花换取寄托哀思的新鲜菊花,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祭祀理念。
“以前总觉得清明要烧纸才够诚心,现在发现献鲜花更环保,政府还免费提供,真是一举两得。”市民王女士将纸扎祭品交予志愿者,换回两束素雅的菊花。
“用纸钱换鲜花,心意不变,环境更美!”在“文明祭祀签名墙”前,市民李女士郑重许下承诺。现场推出的“鲜花换纸花”活动,首日即置换纸扎品200余件,发放鲜花500余朵。
新机制:从“软倡导”到“硬约束”
针对殡葬改革的难点堵点,大冶市打出“政策引导+服务创新+文化浸润”组合拳,为殡葬改革保驾护航。
活动当天现场发布《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发放文明祭祀、文明交通、防诈骗等宣传资料600余份,推行“三减三禁”制度:减治丧天数至3日内、减宴席规模避免铺张浪费、减纸扎用品降低资源消耗;禁止燃放鞭炮、撒纸钱、修建硬化大墓,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大冶市文明办还推出坟墓限地、酒席限价、随礼限量、时长限天、规模限人、车辆限台的大冶丧葬“六限”标准,倡导市民争做“厚养”的践行者、“薄葬”的倡导者、“新风”的传播者,狠刹大操大办风、攀比风、封建迷信风。
“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关键一仗’。”大冶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还将殡葬改革政策融入音乐快板、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文明理念融入百姓生活;伍桥社区以“十抵制、十倡导”的知识宣传形式解读移风易俗新规;有奖问答环节,百余名群众踊跃参与,折射出市民对殡葬改革的高度认同。
新传承:从“重形式”到“贵心诚”
“孝在当下,方不留遗憾。”倡议书中“尊老敬老”的呼吁引发共鸣。
“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既享受到了便民服务,又转变了殡葬观念。”李大爷在“健康义诊”摊位做完体检后感慨道,平日对老人多一些嘘寒问暖,比百年后大操大办更暖心。
政策引导有力度、文化引领有深度、服务升级有温度。晴安医药有限公司等爱心商家积极响应,捐赠价值2000余元的物资,为辖区群众测量血压,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普及养生知识;志愿者为200余位老人提供眼科检查、反诈宣传等服务,诠释“厚养”真谛。
“让文明祭祀成为大冶的新名片,让绿水青山见证城乡文明的变化。”大冶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引导党员干部、百余支志愿服务队带头推行绿色清明、文明殡葬,以正确导向影响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用现代文明的方式表达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怀。
夕阳红广场上,“鲜花换纸花”摊位的黄白菊在风中轻轻摇曳。一场宣讲、一纸倡议、一次置换,大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千年习俗与文明新风相融。当追思回归本真,清明的意义,早已超越形式,成为大冶这座千年古都向善向美的生动注脚。
来源:黄冈日报
编辑: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