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德振
北宋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大文豪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入狱前,他为湖州太守。
正月十八,苏东坡在大雪中越过淮水,进入大别山地区,艰难地行进在光潢古道上。正月二十,他在翻越河南与湖北交界的春风岭(现叫小界岭)时,看到山上梅花开得正艳,顿时诗意迸发,写下了:“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此时陪伴苏东坡一路而行的只有大儿子苏迈,毛头小伙子的他哪里能理解父亲此时复杂的心情和诗意?押解苏东坡的两个差人,只图快快交差,哪解此时的风月?
春风岭下人烟稀少,零零落落的村庄分布在潢麻古道边,山环水绕,炊烟袅袅,鸡鸣犬吠。我的祖先就居住在山脚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
我想象着翻过巍峨的春风岭后,苏东坡一定累了,天也黑下来了,他一定会找寄宿处的,那他会找哪一家农舍作为自己的休息之地呢?此时的大别山春寒料峭,白天靠烧柴火取暖,晚上各家各户关掉炉灶,无任何取暖设备,不管下榻在哪个农民家,他都可能难以入睡。我担心他睡得热吗?能安然入梦吗?
我还想象着此时我如果能早出生一千年,能在家门口“邂逅”苏东坡,那是多么幸福和美妙的事情。作为文艺青年,我想我一定会把他拉进我家中作客,把悬挂在屋梁上的羊腿搭梯子取下,炖一锅香气袭人的羊肉款待他,把家里藏的好酒搬出来,与他对饮小酌几杯。苏东坡喝酒不咋样,我喝酒也不咋样,一两还行,二两便醉,这一点跟苏东坡很是相似。
吃饭喝酒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向他讨教诗词歌赋的写作之道,要好好与这位文学大家,互动共情一下,濡染他的绝世才华。当然,我亦还有可能为他的遭遇食不甘味,并掬一把同情的泪,发誓不进入仕途,甘当一个洒脱的农人。
可惜的是,我生不逢时,与苏东坡错过“邂逅”刚好隔了一千年,“千年等一回”成了我心中永远的嗟叹。
到了潢麻古道最末端的麻城岐亭(古时叫杏花村),苏东坡才真正停留了下来,在老朋友陈季常家中停歇了五日。在这个地方,他得到了彻底放松,陈季常每日以自己喂养的鸡鸭鹅招待他。“抚掌动邻里,绕村捉鹅鸭”,便是此时的诗作,以诗证史,终于让人一扫心中的阴霾、畅快起来。
之后他还多次来过麻城岐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河东狮吼”一词便起源于这里。在黄州的精彩故事和斐然文学作品则更不用讲了,他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千年来被人广泛传诵,其壮丽旷达、绮丽纤秾,至今无人能比肩,他的文学成就就是在黄州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人们常说:中国几千年才出一个苏东坡。我在想,到底是黄州成就了苏东坡,还是苏东坡成就了黄州?谁能说清楚?苏东坡在黄州待了4年,却成就了他人生最丰沛、最丰盈、文学成就最大的4年。我的家乡黄州也因为苏东坡成了中国的文脉重镇。如今再端详,黄州城内烟波浩渺的遗爱湖,盛载和荡漾着苏东坡的不朽传说和为民爱民的故事,欲说还休。光影里还倒映着苏东坡逸兴遄飞的文学风景与风采,震古烁今,千年不衰,万年亘古。
抚今追昔,五味俱全。苏东坡从我家门前走过,走过的是尘土飞扬的路,留下的却是历史的沧桑与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巨变,还有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从容的人生情怀与倔强态度。
来源:黄冈日报
编辑:汪泽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