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三大湖有大变化!

2025-04-14 17:28  
斧头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为落实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2024年以来,湖北省直有关单位、沿湖各级政府密切配合,较真碰硬整改问题,系统深入综合治理,水质持续改善。


与时间赛跑

打捞清理麦黄草


随着近期气温逐渐升高,斧头湖上长出来的麦黄草开始腐烂,对水质产生危害。斧头湖涉及的属地,正与时间赛跑,来进行收割打捞的作业。


图片


2025年4月1日,由湖北省斧头湖管理局牵头,武汉市江夏区、咸宁市嘉鱼县、咸安区三个县市区全面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斧头湖麦芽黄草打捞清理行动。


图片

湖北省斧头湖管理局局长雷小春介绍,打捞清理行动近期加大了打捞力量,整个湖面估计打捞船只将近200艘,一天要打捞一万吨,力争今年在5月1日之前全部打捞上岸。

武汉咸宁

相互交叉检查


斧头湖流域涉及武汉市江夏区和咸宁市的咸安区、嘉鱼县,自2017年起,湖泊水质逐年下滑,到2023年已降为IV类,被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点名”后,相关部门下定决心展开系统治理,建立斧头湖联席会议等7项工作机制,并组建环境监测、生态水位等9个工作专班。武汉、咸宁两市签订《斧头湖流域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框架协议》。


图片

武汉市江夏区农业农村局两型办主任湛维成介绍,武汉、咸宁相互交叉检查,查找彼此问题,共同把水质提升工作做好。

图片

咸宁嘉鱼县副县长杨富佳说,武汉、咸宁两地定期通报情况,水质出现波动的时候,两地一起共同研判,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图片

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祖文普介绍,武汉、咸宁两地围着湖的岸线进行湿地恢复,全长7.2公里,修复生态面积101万平方米,主要目的是拦截周边的面源污染。

而着眼长远,水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于水生态失衡。为开展生态修复,武汉、咸宁两市三区县投入6.33亿元,实施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水环境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并定期开展增殖放流。


2025年3月14日,咸宁市咸安区在斧头湖水域开展2025年度渔业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现场投放50万尾鱼苗。


图片


此次增殖放流的鱼类品种为白鲢、鳙鱼(花鲢)等大规格鱼种(10cm以上),共计50万尾,该鱼类主要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为食,两者栖息在上层水域,可以在保障水质安全的同时,促进水域生态系统平衡。


久久为功

及早防范、及早出手


2024年,斧头湖总体水质恢复至Ⅲ类,今年1到3月最新数据显示,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图片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劭认为,斧头湖水质改善非常明显,沉水植被已经有大面积的自然恢复,所以总体来看是从过去退化严重的状态,现在逐渐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针对目前入湖总体水质仍不容乐观、水质波动风险依然存在、增殖放流的科学性规范性还需加强等现状,相关部门仍在协同发力,守住“不下降、不滑坡、不反弹”的底线。

图片

湖北省水利厅河湖长制工作处负责人韩文锋介绍,要时刻关注影响水质的各个具体的原因,斧头湖现在加强了监测点的布设,强化了预警设施的临时预警。

图片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柯尊勇说,坚持水岸同治、建管并举、系统治理,突出部门协同,突出治污重点,突出精细监管,及早防范,及早出手。

守护碧水清流
绘就生态画卷
水清岸绿的胜景

正在斧头湖重现

来源:湖北发布

编辑:毛紫叶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107/202504/324e8f2f91a6238780097123713d9b2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