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医薪火传 健康社区新风扬 ——建新学堂中医养生班开启非遗传承新篇章

2025-04-16 11:00  

   当千年中医智慧邂逅现代社区治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文化传承实践在黄州区建新社区拉开帷幕。

“经络定位精准度提高10%,调理效果就能提升30%!”上午9时,在黄州区赤壁街道建新社区党员生活馆,太医馆中医专家、非遗李时珍内针传承人许辉手持银针,正在为百余名居民揭开中医养生的奥秘。这是“建新薪火”中医文化传承项目的首场活动,专业中医师授课、非遗技艺展演、智能健康监测三大亮点,让传统养生课堂焕发新活力。

理论+实操 课堂干货满满

“以前都是自己瞎琢磨养生,现在有专业老师教,真是太好了!”开班现场,太医馆的资深中医讲师从《黄帝内经》的养生哲学切入,以“气血运行与节气养生”为主题,结合春季时令特点,详解十二时辰养生法。当课件展示出动态经络运行图时,66岁的王阿姨赶忙掏出老花镜:“这个动画清楚,比书本上的平面图明白多了。”台下的居民们全神贯注,有的认真做笔记,有的不时点头表示认同。当讲到常见病症的中医调理方法时,大家纷纷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实操环节,许辉老师一出现,就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有着30余年从医经验、专攻疑难杂症调理的他,和蔼可亲,微笑着和每一位前来打招呼的居民交流。在简短的开班致辞中,许辉老师表达了对中医养生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希望通过这个培训班,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养生,用老祖宗的智慧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他的话语赢得了阵阵掌声。

薪火传承环节,许辉老师郑重地将特制的艾灸葫芦授予成人学员代表阮阿姨和青少年代表明明同学。他还手把手指导大家如何找准穴位,练习按摩手法。居民李阿姨在练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许辉老师耐心地多次示范,直到她准确掌握。李阿姨笑着说:“以前跟着视频学,怎么都找不到穴位,今天老师一教,感觉一下子就明白了。”

据悉,本次培训班由黄州区文化馆、黄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太医馆共同举办。太医馆是非遗李时珍内针传承人许辉创办的中医连锁机构。活动课程设置采用“理论+实操”教学模式:每周3小时理论学习搭配3小时实践操作。

多元学员 共绘健康图景

50多岁的王大哥患有多年的颈椎病,他表示:“这几年尝试了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听说这个培训班,就赶紧报名了,希望能学到有用的知识,缓解我的颈椎问题。”记者现场看到,此次百余名学员中,呈现“银发主导、全龄参与”特色。现场的学员构成也十分多元,有被慢性病困扰的中老年人,也有注重生活品质的年轻人,还有对中医文化充满热爱的中医爱好者。

今年79岁的王阿姨是一名退休教师,早年患有多种慢性病,她说:“这十余年一直在学中医,只要有讲座,都会风雨无阻。”而35岁的上班族小张则是出于对中医文化的兴趣,“中医养生不仅能让我们保持健康,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想深入学习一下。”“90后”宝妈孙婷则专注拍摄药膳食疗视频,准备分享给妈妈群。

活动中,居民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融入生活——给父母推拿、教邻居辨体质、带孩子做节气香囊。

据悉,“建新薪火”中医文化传承项目推出了“四大板块”:薪火课堂,每周六免费开放零基础课程;非遗传承坊,艾灸、香囊制作等技艺体验;养生茶粥坊,太医馆为大家定制四季食疗方案;公益金池,收益反哺社区困难群体,优秀学员可加入“薪火健康队”,通过服务兑换中医馆福利,形成爱心循环。

许辉老师介绍,中医药非遗养生技艺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生命智慧。先秦时期,《黄帝内经》奠定“治未病”理念,形成了针灸、推拿、膏方等特色技艺,构建起天人合一的养生哲学。成立太医馆,一方面是用非遗李时珍内针养生技艺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将太医馆打造成非遗中医药传承基地,尽快地让中华中医药非遗养生技艺发扬光大,让中华文化代代相传。

黄州区建新社区副主任夏雪表示,此次中医养生培训班是社区文化建设和民生服务的重要举措,就是希望社区居民掌握中医养生知识技能,让每一位家人都能成为中医文化的传承者、受益者,让每个家庭都懂养生的明白人。

随着第一堂课的结束,学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下节课的期待陆续离开。在未来的11周里,每周六上午都将成为建新社区居民探索中医养生奥秘的专属时光,中医养生文化也将在这片社区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健康之花。

来源:黄冈日报(记者马艳明)

编辑:马艳明  胡小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