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上巴河司法所:“法治摊位”点亮乡村普法新图景

2025-04-16 15:49  

团风上巴河司法所:“法治摊位”点亮乡村普法新图景   

通讯员 林依蕾

 一位老伯接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册笑道:“赶集还能学法,这摊子摆得真实在。”这一幕,正是上巴河司法所将法治宣传融入乡村生活的生动写照。    

为推动法治护航农村发展,绘就乡村普法新图景,4月15日,上巴河司法所以“市场赶集日”为契机,在人流密集处设立“法治摊位”,通过发放手册、现场答疑等形式吸引群众。

 “两口子吵架就要离婚?先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怎么规定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小张结合调解案例讲解离婚冷静期制度。村民王大哥坦言:“上个月和媳妇闹离婚,多亏司法所人民调解员用冷静期条款劝我们缓缓,现在已经和好了!” “隔壁村老李去年把地流转出去,口头说好每亩500元,结果对方只给300元,打官司都没凭据!”在法治摊位前,司法所工作人员小林用真实案例讲解土地流转的法律要点。现场发放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示范文本)》,详细标注了租金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村民老马边看边点头:“以前总觉得签合同麻烦,现在才知道这是‘护身符’!”   



 活动当日累计发放资料150余份,解答咨询50余人次,覆盖老年群体超70%。村民在轻松氛围中掌握“离婚冷静期如何适用”“土地流转注意事项”等实用知识,普法效果从“被动灌输”转向“主动吸收”。 司法所所长马维杰介绍,“村民从最初‘看热闹’逐渐转变为‘问门道’,尤其是涉及婚姻家庭、土地流转等问题的咨询量显著增加。”   

 一位村民分享,“去年跟邻居因土地纠纷差点动手,多亏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员跟我们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说理,让我们明白了到底谁对谁错,谁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这才避免了我们的冲突。”类似的案例的口口相传,也让更多村民意识到“遇事找法”的重要性。  


 一场集市上的普法活动,把晦涩的法条化作田间地头的“明白账”,让土地流转有据可依、家事纠纷有法可解。上巴河司法所以“法治摊位”为纽带,既解群众燃眉之急,更播撒法治信仰的种子。   当越来越多的村民习惯“遇事翻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当“口头协议”逐步被规范合同取代,法治乡村建设的根基便在这点滴浸润中愈发坚实。未来,随着更多法治服务融入市井烟火,公平正义的阳光必将照亮每一寸乡土。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4/bfe7c6bd386f292bb48ca7e681b4034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