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加快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更美好。全面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扩大“1+5”(“1”:红安苕,“5”:花生、茶叶、油茶、蔬菜、 红安野菊 )特色农业种植规模,力争种植面积130万亩以上,其中红安苕30万亩以上、红安野菊10万亩以上。
红苕
是红安人记忆深处的味道
是家家户户饭桌上的主角
也是曾登上央视
走出去的“红安名片”
如今
红安红苕香飘全国
育苗基地也一派繁忙
5月5日,一场初夏的及时雨刚刚停下,黄冈市红薯行业协会会长王基荣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王基荣知道,这是催他快点发脱毒红苕苗。“五一期间,我们协会共向外省、外市、县销售脱毒苗100多万株。”王基荣介绍。
当天上午,红安县高桥镇100亩连片红苕育苗基地,13个滴灌一体化大棚里,一垄垄鲜嫩的苕苗绿意盎然。十几名工人熟练地采收种苗,掐苗打包,许多红苕种植基地都想趁大雨来临前多买一些种苗,抢抓农时,多往田里栽一些。
上午9时,一辆从江苏南京的小车上下来一对小夫妻,下车就喊:“会长,我要的姜牌红、骑龙红脱毒苗准备好了没?今天收假,我要带回到南京的公司基地去移栽哩。”
问话的小伙子叫汪敬涛,是红安县新庙村人,他一直在南京江陵中辉集装箱公司上班,公司有近10亩的土地暂时闲置,小伙子向公司老总介绍红安苕后,老总十分慷慨地答应了,把这闲置的土地栽上红安苕。
和汪敬涛一起去采购脱毒苗蔡兴胜也是公司的老员工,他平时总是叫家里给他寄红安苕,有时为了拓展公司的业务,他把红安苕打包作礼品赠送给当地社区、工厂的员工,这样一来,红安苕在南京公司周边越来越有名气了,这不,今年回来采购红安脱毒苗已是第4个年头了。
“5月2日当天,我们发往大冶市枫林镇、阳港镇、浮涂镇等5个乡镇的脱毒苗30余万株,这是第二批,下一批还有大冶市的好几个乡镇要发货。”黄冈市红薯行业协会会员杨艳华拿着一打订单高兴地介绍:“五一期间,仅从我手里向外发货就达100万余株,另外赠送给熟人、亲戚、朋友的就有10万余株。”
俗话说,立夏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连日来,红安县杏花乡、华家河镇、二程镇、高桥镇等红苕种植大户纷纷来协会买红苕脱毒苗,移栽苕苗,漫山遍野的山岗上添了片片新绿。
“红苕是通过根茎留种的农作物,在连续种植多年后,容易出现种质退化现象,品质和产量就会大打折扣。采用脱毒种薯培育脱毒苗,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并且一次培育可割3茬。今年,协会的一代脱毒苗在培育前就已经被订购一空了,预计今年要向外销售脱毒苗超过300万株。”王基荣说。
近年来,红安县把红安苕作为“1+5”特色主导产业的强县工程来抓,健全完善红薯产业链链长制,大力扶持引导红薯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基金撬动、新技术推动、产业链带动、品牌轰动,红安苕产业高质量推进。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导向,着力解决红安苕产业发展中的框架性、结构性问题,提升红苕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培育全产业链发展新动能。
高桥镇陈家大湾村苕韵农业种植基地占地面积970亩,是红安县红苕种植滴灌、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及推广示范基地。主要种植姜牌红、骑龙红等品种,带动附近村民每年可季节性务工增收2000元以上。
黄冈市红薯行业协会秘书长耿宏剑说:“我们标准化种植主要是通过脱毒种苗应用,全程机械化作业,水肥一体化应用,精准施肥,提高产量,优化薯型,提高经济效益。”
据悉, 红安苕是地标优品,名气响当当。通过覆盖黑膜吸热,提升地温,红安苕脱毒苗可在室外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实现正常生长,新模式除了可以让红安苕错峰上市,提高“身价”外,还可以实现一年栽种两季,进一步增加种植户的收益。
近年来,红安县先后出台《红苕产业链实施方案》《红苕产业链奖补方案》等系列政策,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做优做强,以规模化、产业化、融合化为重点,抓招商、强龙头,建基地、树品牌,延伸红苕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落实惠农政策,不断完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积极开展品牌培育建设,推动红安苕品牌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红安融媒
编辑:黄俊杰